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李政宜老師 / M10410302

今天是和碩設計總監來為我們分享他的設計路程,工設對於電子產品越設計越薄,越難以添加曲線、變化,轉而研發複合媒材,而設計師的思考模式也從,我的設計就是絕對的到為了解決問題、去協調發生轉變,知道瞭解越多,越知道世界大,變數大,就漸漸地學會謙虛還要更謙虛。

老師分享了公司製作的竹製檯燈,日本人看了十分有感觸,保留類似日本職人的文化因而感動,老技術跟東西也能重獲新生;智慧錶的設計部份則是採用三種不同的設計,可以轉成橫向便於閱讀的手錶,平常不想用電子錶可以翻面的機械電子結合表,以及可以彈起螢幕更好收音的通話用表;鳥類造型的IOT室外天氣狀態偵測裝置,能與app串連,又有好看的外型而非常太難看的箱型,講者提到希望用設計讓生活充滿詩意,讓我想到不知哪堂課有提到設計師要讀詩,而詩人與開悟者、有靈感的人又剛好是同一類人,莫非古人早把那感觸藏在那傳下來了;人能穿戴,動物也能,並也將塑膠袋巧妙附加上,便於收排泄物;比哀鳳還貴的高檔手機殼設計;可重複再利用的一魚三吃紙箱等等,諸多物品製造與設計,藉此要告訴我們,身為台灣長大的孩子,是有能力可以這樣幹的,台灣不是只能代工的鬼島,台灣有能翻轉世界的技術與人才、和能力,例如最近的Alpha GO,是台灣人參與其中設計的。

講者也提及台灣目前國力若,有能力多項產業一拼高下的對手正是對岸,而他們也正在蓬勃成長,與整合實力質量,國外大部分西方國家也都重視技職產業,死讀書讀到博士若用不出來反饋社會,也是笑柄,因此講者最後鼓勵我們年輕人多出來闖蕩,激發出個耀眼的火花,說不定到時候,政府因為我們也會不得不作出轉變,生活比較實際,意識形態若能當飯吃,那就不用這麼辛苦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