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楊宙航老師 / M10210117
「設計的核心在人非物,技術會不斷地改變,唯一不變的是對人的理解,技術再變還是可以做好設計,因為設計最終的目的始終在人。」這是本週楊宙航老師在設計界打滾多年的精彩分享,也是我覺得不止是做設計、甚至做任何事最重要的地方。對人的理解、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跳脫框架激發更多想像。
楊老師講述了他從求學到工作、擔任設計師到經營品牌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反骨叛逆的心對他在設計上的影響。老師注意到滑鼠跟車很相似,是高理性、高感性的產品,在設計的過程中,找出物件的關聯,把汽車設計的元素帶入滑鼠,讓滑鼠有曲面與線條感,並且用逆向的設計流程(油土配合sketch)完成一個個概念設計。在此他也提到,大家除了欣賞別人的優點以外,也不忘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善用自己的優勢,才能在必要時刻好好表現。
在滑鼠設計相當成熟後,老師轉戰LED燈具市場,並且成立設計部門。其中,老師分享經營設計部門的方法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他找了男女各半、不同教育體系和學習背景的設計師,在多元的設計環境中互相學習,並體驗生活,增進對方的生活經驗,擴大生活圈,因為「好的設計不會只出現在桌上,不快樂做不出好設計,不懂生活不懂好設計」。我認爲這相當重要,畢竟學習設計不只是在自己圈內切磋,而是嘗試了解不同領域、培養不同興趣,有多方的認知經驗,才能對自己的能力有幫助。
老師提及許多做品牌接觸到的有趣經驗,但最終不外乎對於人的了解,像是設計燈泡包裝,了解女性對美、化妝顏色燈光的在意,也可以拓展燈泡的新市場;訴求演色性佳的燈泡有益兒童對顏色的敏銳等等,最終都是來自對人的了解,所以才懂得人的需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