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張志祺老師 / M10410118

從挖掘大量的資料到整理與查證,將「好的內容」呈現給民眾看是Information Design在做的事,資訊必須要變得更美才會被看見。

現在Facebook上有很多人分享知識、新聞或是發燒議題,還有各式各樣的粉絲專頁,政治人物也紛紛踏入Facebook為自己站台與宣傳,但在現在這個世代,資訊多到無法一一吸收、也不清楚所接收的訊息是否正確,公家機關所製作的影片雖然可信度較高,卻因為視覺呈現不甚理想,而無法將正確的資訊有效地傳達給民眾,導致上下資訊的不對等。

將數據、知識、資訊製作成資訊圖表(infographic),以印刷、DM、懶人包或資訊圖表呈現給讀者是「圖文不符」的服務內容,而最重要的是創造接觸點,例如張老師分享的「大巨蛋」是台北市長要讓市民更加了解這個議題所產出的懶人包,影片內容幽默風趣的手法,先讓讀者對此感興趣,萌生繼續看下去的動力,再開始講重點,不忘加入一些梗讓讀者更印象深刻,這不僅有效的將資訊以上對下的對等傳輸,呈現手法也讓人難以忘懷!

參與一整個專案的人很多,有資訊架構師、行銷企劃、視覺設計師與插畫師,前三者會共同參與,將吸收過後的資訊重新脈絡化、安排畫面結構,最後由插畫師和視覺設計師將故事具象化。整個流程的跨領域合作並將資訊傳達給讀者是一件很偉大的職業,雖然產出的結果可能不到五分鐘就可以看完且完全理解,但在這之前,整個團隊可能花了數個月來製作。相信在這個團隊裡,每個人都具備一套自己的設計流程,且邏輯能力清楚,最重要的是能發揮同理心、以別人的觀點檢視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