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陳威宇老師 / M10210117



最後一堂專題課的講師陳威宇Dix,是位年輕且很有想法與熱忱的設計師,他分享了他一系列的設計歷程,還有在PicCollage拼貼趣的經驗談。講座一開始他就分析了在不同類型公司會遇到的問題,他的第一份公司為接案性質的公司,雖然可以在短時間累積大量作品,但Dix認為好的產品需要時間才能做得好,於是他就轉往大公司(ACER)。但進了大公司,Dix發現他可以執行的東西十分有限,而且會因為諸多限制少了許多使用新型工具開發的機會。

後來一次駭客松競賽,Dix在短時間內與隊友努力設計的過程讓他重新愛上設計,也因緣際會認識PicCollage的老闆,進而加入PicCollage。Dix介紹了一個(對我來說)很新的詞-精實創業、敏捷開發。新創公司沒有很多資源,所以他們需要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利用募資等方式,籌到資金把構想實際執行。這樣在短時間內Prototype、給使用者測試、優化工作流程、有效率的達到工作目標,才能在有限的時間中隨時調整。

PicCollage的敏捷開發包含更新版本、功能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使用者訪談,在這個循環下團隊必須保持良好溝通、隨時檢視工作流程、嘗試新工具來加強工作效率。此外,設計師也要學習工程師的思維,在溝通討論才能更順暢。Dix利用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來解釋敏捷開發,最底層的部分就是使用者的認知需求(ex. 介面設計的功能要明確讓使用者知道)﹐往上就是目標族群的多數需求(八二法則,不做多餘的設計),再來是工程師的技術需求(必須是工程師做得出來的),接著是專業玩家的深度需求(滿足20%的人也很關鍵,因為他們是願意分享產品且有影響力的一群人),最後金字塔頂端才是設計師的自我實現。

最後Dix分享了使用者訪談技巧和一些實用的設計工具,在這場演講中,我覺得每個環節都是設計,不管是工作上或是自我學習上。嘗試找出問題並用更好的方式解決,在過程中反覆嘗試錯誤、修正,或是知道自己缺少甚麼,精進自己不斷更新,都是設計的精神,be bet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