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陳威宇老師 / M10410207

        本學期最後一場演講邀請到Pic Collage的陳威宇設計師來和我們做分享,陳老師這堂課要和我們談的是他自身在敏捷開發上的經驗:當設計師遇上敏捷開發。

        演講的開始老師先和我們介紹了他自己,陳老師現為PicCollage拼貼趣的UI/UX設計師、ALPHA Camp設計講師、UI/UX Café 創辦人。陳老師告訴我們,從一開始進入職場到現在,中間經歷過許多不同的階段,比如說接案的Nexdoor公司、宏碁部門做雲端服務、以及現在的設計團隊。他剛開始進入職場時,發現工作的步調與內容相當規律無趣,各種繁文縟節大大阻礙了產品開發的步調,和工程師之間的溝通也充滿了障礙,過於規律的職場生活使他驚覺25歲的自己竟已開始過著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認為這不是他想要的,因此他決定去找尋一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而PicCollage就是這麼一間新創公司,願意隨著市場變化而改變、也有用戶訪談等能夠讓設計師直接面對使用者的工作內容,團隊間的溝通無障礙且即時,這樣的模式能夠使公司設計出來的產品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同時也符合時代潮流。因此老師也建議我們,每間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各有不同,需要的特質也不一樣,在求職過程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事,在這樣不斷轉換的過程中,也是設計師獲取經驗與能量的來源之一。

        老師在一次的機會下,參加了Evernote駭客松工作營,兩天一夜的時間內必須做好一個案子,這次的經歷讓他重新找回對app的興趣,也發現了「精實創業、敏捷開發」所帶來的效益,這種模式強調的是更快速的概念,顛覆以往產品開發的傳統模式,而其所追求的是在限制中盡可能開發出可使用的產品,再透過Build、Measure、Learn的循環方方式,快速優化產品。這種開發模式的好處是產品版本不斷更新,也能夠迅速的得到使用者的回饋。而想讓設計變得更敏捷,就是要善用工具,從這中間可以發現許多的需求與問題,並和同事之間維持良好的溝通,向工程師學習。

        陳威宇老師也將需求金字塔套用在設計方面,但是這個需求金字塔和我們以往的認知不同的是,它是以使用者為主的金字塔,因此首先第一層需要被滿足的就是使用者的認知需求,而後是目標族群的需求,這個時候使用者的反應相當重要;而金字塔的中間層則是工程師的技術需求,設計師必須學會和工程師溝通,甚至不只是工程師,我們需要溝通的對象大致任何人,這是我們首先必須具備的能力;而後是專業玩家的需求,最後裁示設計師的自我實現,簡而言之,設計師對於自我風格的要求是一回事,使用者的需求才是我們最需要放在第一位考慮的。

        演講的最後,陳威宇老師也傳授了我們和使用者訪談的技巧,無論是在各個領域的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老師說,訪談前必須先做好溝通,和使用者說明情況後才能得到更全面、更精準的回饋,並以開放性的問題做提問,如此一來得到的答案將更為客觀,並將問題構築於過往的使用經驗上,以避免天馬行空的情況發生,這些對於產品的改善才有實質的幫助。

        這學期的演講每一次都帶我們看到業界與職場上不同的面向,為不久之後便要踏入職場的我們提供了許多的助益,感謝每一位講者的分享,更謝謝董老師為我們請來這些演講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