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游庭碩老師 / M10410105

這次講者是游庭碩老師,題目是「巨量資料分析與應用」以大數據資料科學為開頭,讓我們了解資料科學是什麼,以大眾通過投票,最能夠代表資料科學得說法是:「透過儲存、分析、呈現資料、來協助決策的方法。」用資料來輔助決策,資料科學不完全是新的東西,是三個領域的交集:統計、電腦科學、專業領域,設計也可以用很多資料科學的工具。在以前的時代web1.0大約只有4500萬的人使用網路,而現在web2.0的時代已經有1億以上的人口都會使用網路,短短十年整個人口使用網路改變了非常得多,網路行銷等開始蓬勃發展。在ㄧ些案例中我們看到google無人車計畫,利用大數據演算法去運作,而台灣在這些方面的應用沒有很興盛,跟我們使用網路沒有那麼活躍有關係,而大數據的應用也包含了IOT,講者很用心的給了我們很多影片去了解,大數據是如何運用,而無人車也可以算是物聯網的一個應用,物聯網從在裝置裡,又到連線,在到最裡面可以看到大數據分析,且從巨觀的數據裡去分析可以做出ㄧ些預測,分析有很多,其中一個是消費者行為分析,從眼睛的熱點去觀察在消費時,消費者重視什麼、會先看什麼,透過分析人的行為去做商業的決策。


而其中一個案例是游老師做的案子中,從大陸和台灣的消費行為做分析,並邀請民眾做兩小時的深度訪談,將人講出的句子去做整理分析,並去了解民眾的價值觀,因為價值觀可以做更長遠的策略。因為講者背景也有關於大氣學,所以也幫朋友做ㄧ些防災中心的分析。還有一個工具,是做社群文字的分析就可以知道結果,這在品牌行銷上使用情緒分析,利用正向詞個數減掉負向詞個數,這樣的方式就叫做輿情監控,這樣就可以ㄧ直持續不段調整自己下ㄧ次廣告的內容。而台灣很難進行是因為網路的數據還不夠大量,所以才很難做參考,所以量越大,所做出的結果才會消除不確定性,更可靠。還有運用在腦震盪照護的平台,讓醫護人員可以追蹤病患,和讓病人也可以知道ㄧ些醫療建議。在這次演講中獲得很多大數據方面的應用,原來分析也不是這麼嚴肅的事情,像是輿情監控就是一個很好玩的分析,而且大數據、演算法在未來擁有很多的可能,跟設計息息相關,我們也是需要了解資料科學這門學問。而結尾點出資料科學的精神是「以資料來做為決策基礎的做事方法」,而運用資料科學最重要的是找對問題,並在用對工具,在做分析才可以真正解決問題。所有問題的解決都是要循序漸進的慢慢去透析,而且是有依據的,這樣的方法才會有效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