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演講者為簡訊設計創辦人張志祺先生,演講主題為資訊設計與社會議題。演講一開始,張志祺先生便點出了現在資訊傳播媒體不斷地窄化訊息,不斷地譁眾取寵。是的,就如同Neil Postman在「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一書中指出 : 現今社會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這會造成資訊深度不足和資訊廣度受限的嚴重後果,進而不斷地惡性循環下去。而張志祺先生正嘗試尋找一個突破口來為這巨大的濁流,滌一瓢清水。
當然,有人會將這種現象怪罪於台灣民眾的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能力很差。但我覺得主流媒體才要付最大的責任,裸體加屍體這種商業炒作的低級手法就算了,更糟糕的是預設非常明確的立場,淪為服膺特定權力團體的工具,毫無節操可言。然而,過去尊重資訊的美好年代無奈已經消逝凋零,取而帶之的是「娛樂至死」這種跳梁小丑,而趨勢之所以為趨勢係因其不可違逆,所以在積極面上,我們應該思考在這股濁流中,如何航向更美好的彼岸?而張志祺先生以「懶人包」為舵,試圖帶領讀者前往一個重要資訊能夠被傳達到的地方。
懶人包滿足了大眾不想花時間閱讀的需求,再加上精美的infographic,甚至motion graphic來刺激大眾閱讀重要議題的動機。這個切入點十分有趣也非常成功。有意思的是張志祺先生認為不預設立場,讓大眾了解到雙方立場才是更重要的。這邊我必須說,不預設立場是做不到,我所謂的立場不是那種很明確的政治立場,而是其背後各種微小的立場,可能是商業立場,甚至是淺意識裡的偏頗,就如同觀察者效應(observer effect)給我們的啟示 : 沒有完全客觀的結論,只有相對客觀的程度。而且某個程度上,讓大眾了解到媒體的立場,有助於提升大眾的識讀能力。不過張志祺先生試圖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正反兩方的立場是非常值得讚賞的,頗有鼓勵辯論思考的味道。
我一開始以為簡訊設計和圖文不符是一群熱血的半公益性質的團體,結果沒想到張志祺先生說明著他們有明確的商業策略,而且試圖去建立新的商業營利模式,真是十分厲害且驚人。他們試圖改變世界(當然是好的方面),也能從中獲利,這才是能夠長久經營的完美平衡。
當然,有人會將這種現象怪罪於台灣民眾的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能力很差。但我覺得主流媒體才要付最大的責任,裸體加屍體這種商業炒作的低級手法就算了,更糟糕的是預設非常明確的立場,淪為服膺特定權力團體的工具,毫無節操可言。然而,過去尊重資訊的美好年代無奈已經消逝凋零,取而帶之的是「娛樂至死」這種跳梁小丑,而趨勢之所以為趨勢係因其不可違逆,所以在積極面上,我們應該思考在這股濁流中,如何航向更美好的彼岸?而張志祺先生以「懶人包」為舵,試圖帶領讀者前往一個重要資訊能夠被傳達到的地方。
懶人包滿足了大眾不想花時間閱讀的需求,再加上精美的infographic,甚至motion graphic來刺激大眾閱讀重要議題的動機。這個切入點十分有趣也非常成功。有意思的是張志祺先生認為不預設立場,讓大眾了解到雙方立場才是更重要的。這邊我必須說,不預設立場是做不到,我所謂的立場不是那種很明確的政治立場,而是其背後各種微小的立場,可能是商業立場,甚至是淺意識裡的偏頗,就如同觀察者效應(observer effect)給我們的啟示 : 沒有完全客觀的結論,只有相對客觀的程度。而且某個程度上,讓大眾了解到媒體的立場,有助於提升大眾的識讀能力。不過張志祺先生試圖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正反兩方的立場是非常值得讚賞的,頗有鼓勵辯論思考的味道。
我一開始以為簡訊設計和圖文不符是一群熱血的半公益性質的團體,結果沒想到張志祺先生說明著他們有明確的商業策略,而且試圖去建立新的商業營利模式,真是十分厲害且驚人。他們試圖改變世界(當然是好的方面),也能從中獲利,這才是能夠長久經營的完美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