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宇老師用一場非常精采的演講為這學期最後一堂專題討論課畫下完美的句點,令人意外也感到驚奇的是有講者願意在講台上實際操作設計的工具,用最直白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自己像是活在遠古時代般的衝擊,有時候無知的我們總會固步自封專愛自己所熟悉的軟體,而對於許多新發佈的工具沒有太多嘗試,而講師的示範讓我又再度發現善用工具之於設計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大膽嘗試、求新求變的精神才能迸發更多有趣新穎的設計。
講師也談到短跑般地敏捷開發過程,其實沒有辦法花太多時間在美化,最首要也最重要的其實是找對目標族群的需求,專注在多數的需求上,而這邊也提到了八二法則即是「開發20%的功能,來滿足80%使用者的需求」,在每次的新版本中都提供一點點小改變,透過使用者的訪談與數據回饋中來一點一點找到需求點,不過當然專業玩家的深度需求也是在考量中,因為這剩下20%的使用者即是會主動宣傳的忠實愛好者,因此即便是少數但也是在設計開發過程中不可忽略的聲音,而在最後一步,才是設計師的自我實現,也就是美化設計、意念傳達等等的工作,畢竟使用者最在乎的還是軟體介面的使用性,因此講師也建議在此階段的設計工作開始之前,能先將尺寸位置確定好的圖切給工程師,在工程端開發時一面做設計改善,在開發完成後只需將替代圖替換,如此一來就能大幅縮短開發的時間,將時間專注在最重要的事上。
除了在設計開發過程的探討外,講師也提到設計師必須要時時的質疑自己,隨時回頭檢視工作流程,在每次的短跑中檢討自己的失誤,不斷的修正設計的方式與步調,除此之外也要大膽地嘗試新工具,為了保持與工程師良好的溝通,講師也建議我們學習開發語言,以減少不必要的溝通誤會。設計師也要懷抱著「讓產品活下去,比作品集還要重要」的觀念,了解每一次產品與公司的發產方向,產品的定位與公司的定位在哪。保持冷靜與開放的心,不喜形於色,也別預設使用者懂你理解你的設計,Guide line只存在於設計師的心中。也不要被頭銜改變、綁住自己,只要能設計出好得產品,其實人與人之間只要保持基本的禮貌即可,不卑不亢做一個懂得明辨優劣的設計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