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請到的是陳威宇Dix,講題是:當設計師遇上「敏捷開發」,現任PicCollage拼貼趣 UI/UX Designer,同時也是ALPHA Camp設計系列講作講師,UI/UX Café 創辦人,畢業後加入Nexdoor接案公司累積了大量作品,之後就加入了Acer做了一些雲端服務,了解了大公司在做什麼,大公司有一些弊病,因為每個員工都只是公司裡面的小螺絲釘,做的事情有限,並且公司也有許多內鬥,並且因為參加了Evernote駭客松工作營,用了兩天一夜做了一個Project,發揮所學爆肝設計,也因為經歷了這樣的活動才又從新愛上了app design ,因此透過機會加入了PicCollage拼貼趣,也因為有一億的下載量,能與Google、Facebook、Twitter、Amazon…等合作機會,並且學到敏捷開發與國際視野。之後便加入Startup新創團隊,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並且在從一到一百,發現到社會的需求,並付諸實踐。而新創團隊的優勢,因為人員少隨時可以修正工作流程,並且更加有凝聚力,而且也能更多時間思考流程,並且也可以隨時更新使用最新的科技和服務,工作時間、地點彈性。在加入Startup以後就學習到「精實創業、敏捷開發」。精實創業一個循環,一開始是先把idea建構出來,並且去做使用者行為分析,最後是學習是要改變決策還是堅持決策,最後決策後再回到idea修正建構…並且快速的修正與循環,設計師就可以在過程中或得經驗與能量。
PicCollege的敏捷開發介紹,每週都有新版本,每個功能都是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要找市面上成功的APP功能開發,並且找到優缺點,就是微小的改變慢慢得更新成更好用的產品,每週都有使用者訪談,對設計師來說都能得到很好的養分。當設計師就是會一直改變設計思維,從客戶導向的專案設計,到主管導向的特殊偏好設計,使用者導向的產品設計,逐漸步入成熟的設計。
拼貼趣的一週:百米賽跑
週一:Flow、ask for Feedback
週二:Mockup、ask for Feedback
週三:Prototyping、User Feedback
週四:GUI design、Slicing
週四:GUI design、Slicing
週五:Demo Lunch、Keep Working
結果: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如何讓設計更敏捷,隨時回頭檢視工作流程,向是切圖的流程,其實可以善用工具,所以要大膽嘗試新工具,而且在新工具的交流中,可以發現更多的需求與問題,而且要勇於學習工程師的思維,團隊成為保持良好的溝通,一個團隊禮有,PM、Designer、Developer,讓產品活下去比作品集還要重要,瞭解產品與公司的發展方向,這樣才會做出對的設計。敏捷設計的需求金字塔,最一層使用者的認知需求(知道功能)、第二層目標族群的多數需求(使用者是誰),第三層工程師的技術需求(技術是否可行),第四層專業玩家的深度需求,第五層設計師的自我實現(做出細節設計)。最後講者有一些經驗分享,使用者訪談的技巧分享,盡可能將腦袋裡面的東西說出來,把OS也講出來,多問開放性的問題:你有什麼感覺?像是你問好不好看?就會把使用者給限制住,選哪一個?好用嗎?都不是很好的問法,並且反覆重述使用者的想法,分解使用者的操作流程,盡量問過去的使用經驗,而不是憑空想像,問他上一次使用的過程。結論就是,盡量少講話,把發話權給使用者。設計師該如何成長,觀察數據和使用者行為,不斷的學習,分享經驗寫成文章或是上台演講,而設計師要如何保持心態?應該要盡量保持冷靜,對方的反應不重要,重要的是想法,而且要保持心胸開放,Guideline只存在於教科書與設計師心中,不存在使用者的心中。職位頭銜只是浮雲,只要把設計做好,不管是誰都覺得好的設計,這樣自然而然就會有成就感。
設計工具:Sketch、Flinto、Pixate
在這次演講中,一直強調設計師得成長和歷練,而且從這些經驗中認識到自己身為設計師必須要如何學習,並且扎實的踏出每一部,有效率的規劃自己的時間,並且釐清自己必須要面對的困境,而且點出很多新創公司的優點,如何從中學習,設計師不需要頭銜,但是要做出好的設計!非常棒的演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