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陳威宇老師 / D10410103



精實創業與敏捷開發是現在碰到創業理念一定要遵守的大原則,本次演講邀請的陳威宇老師是以設計師創業
主軸進行分享,我認為精實與敏捷在現階段已經融合為一體,不能舖張浪費的編列預算,更要快速、
即刻的上市,設計的方式因為科技而被簡化,設計師以往的概念應該被重新塑造,面對新的挑戰不斷的修正,瞭解消費者的意見,修正並調整產品內容,而不是故步自封。
身為傳統ID出生的自己,對於產品設計需求的消逝感到惶恐,未來,設計的內容都已經整合到介面當中,
外型設計的專長又該何去何從?

感謝陳威宇老師分享了UX訪談技巧和一些應用工具,在UI/UX為主題的需求金字塔中,還是回歸滿足使用者的認知與需求,再來才是Target User 的需求,這個階段中我們需要更多的聆聽真實使用者的聲音,與工程端盡可能無縫溝通,最後才會考慮到專業玩家的深度需求,是我非常訝異的,因為自己開發的商品一直追求小眾市場,往往忽略了每個層次的階段與精神。或許,不要拘泥在設計這件事情,因為思辨一個產品的誕生就是一種設計精神,並不斷地在改良的過程中學習成長與突破,都是設計師們需要共勉之的。

這學期的講座結束,身為博班生非常羨慕碩士生在學期間就能知道這些領域的知識,都是最新、最快的,甚至業界在這種知識都還未普及,感謝董老師悉心敏銳在領域上的安排,讓同學們都能快速獲得到與業界零時差的資訊與成功經驗。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姚美玲老師 / M10410209

姚美玲老師是趨勢科技,UX部門的經理。UX/UI,是時下流行的設計相關方向。其中UI和產品設計、品牌行銷有關,是產品的一部份,將設計概念呈現在使用者眼前。而UX則是和使用者使用產品的體驗相關,包括用戶測試、研究使用者群體、使用者反應,是和使用者習習相關。UI設計,是使產品能用。UX設計,是使產品能用,同時帶給使用者驚嘆的體驗。因此,UI是消費者使用產品的介面,而UX是消費者使用完以後的反響。UX使用者介面設計,是公司推出產品時非重要的環節。一個好的UI設計流程分成三部分:研究與計畫、設計與實作、執行與測試。
老師演講中提到,設計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設計師不應該關起門來做設計,而是需要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精神放到產品裡,才能設計出好的產品。許多的產品,本身雖然好,但卻少人使用。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使用者介面。好的產品,若是能帶來好的體驗,自然能提昇銷量。而趨勢科技的3CIT方針:服務客戶Customer、接受挑戰Change、團隊合作Collaboration、勇於創新Innovation、值得信賴Trustworthiness。提醒我,好的設計需要結合客戶反響,同時要能接納不同人的意見團隊合作。

透過這次演講,我更多了解趨勢科技,以及現在3C科技公司的設計部門工作方針及流程。設計最重要的是溝通,設定目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幾個重要環節中,溝通是最不可或缺的。重視每個人的聲音,是趨勢科技多元化的基礎。設計師不僅要能夠與人溝通合作,同時需要保持自己的影響力,盡好本份,適時發揮力量。

楊宙航老師 / M10410209

楊宙航老師是隆達電子工業設計團隊負責人,同時也是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隆達電子的智能照明燈具,以能夠在室內創造大自然色階光暈,並無限體感遙控等等特殊功能,在2014年獲得美國IDEA設計大獎。而隆達工業設計團隊過去已拿下過德國 iF、Red Dot、日本 Good Design 等國際設計獎。
楊老師跟我們分享,一開始他對工業設計有興趣來自於對汽車設計的熱愛。學成之後,第一份工作跟汽車設計無關,是滑鼠設計。但楊老師將自己對汽車的熱情,跟想法注入在滑鼠設計中,設計出獨一無二的作品。老師因此提醒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興趣熱情也不同,善於把握自己的優勢,就能在關鍵時刻好好發揮。
楊老師跟我們分享自己作為設計師幾年經驗下來的體悟,”好的設計不會只出現在桌上,不快樂做不出好設計,不懂生活不懂好設計“。提醒我們雖然科技進步,產品製作技能、技術會跟以往不同,但設計始終跟人有關。更多與人互動、交流,藉此產生靈感、啟發。老師和我們分享,當他開始成立自己的部門時,他將工作人員打散重組,藉此透過不同人間的互動,產生更多設計想法。

老師的演講中提醒我許多,關於設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熱情,把握自己的長處,在關鍵時刻好好發揮。同時要快樂的設計,不快樂沒有好作品。並且想要開發一個品牌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客戶端、客戶群分佈。例如設計燈泡包裝,若客群訴求以兒童為主,就要了解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對顏色的感官。若客群訴求是女性為主,就要了解客戶群女性對美及顏色等等訴求。設計以人為本,從心出發。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林雍順老師 / M10410209

這次的演講者林雍順老師,是TOAST及巢家居等品牌創辦人。林老師的家傳事業早期是以電鍍、不鏽鋼廚具等起家,算是台灣早期的傳統工業之ㄧ。過去的經營者,以代工起步,逐漸壯大建立自有品牌,產品主要內銷國內。林老師接棒後,為老品牌注入新概念。以過去紮實的基礎為主,設計行銷為輔,開始產品外銷。林老師是主要是學工業設計,先在3C產業界工作,後才經營自家產業。
林老師以CI統整做起,重新定義品牌形象及包裝。結合自身專業,創立TOAST品牌。林老師觀察發現,設計產品在市場上接受度較低,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
1. 產品設計發想的背後,有著讓消費者無法一眼就看懂的故事意涵。
2. 產品製成有一定程度的技術門檻,高成本連帶影響到定價,令消費者較難購買入手。
因此林老師開啟了巢家居的事業,經營設計產品的銷售通路。
在演講的過程中,老師開誠布公的與我們分享他在創立品牌時所與到的挑戰,並且如何跟隨市場潮流調整品牌方向。初創立品牌時,他們的團隊也參與許多國際展覽,拓展品牌價值及知平度。並與餐廳合作,開展新通路。老師分享,若與外國品牌競爭海外市場,因歐美設計品牌眾多,在海外在地生產不易,不能提升競爭力。但台灣的優勢是設計師設計能量很高,設計品概念充沛。

老師也提醒我們做品牌,相較於設計需更著重於行銷,應該基於市場需求去開發商品。同時保有設計師個人風格同時,也須營造品牌整體風格,以達系列感,及提升品牌認知度。

張志祺老師 / M10410209

張志祺老師是圖文不符的創辦人之一。圖文不符的整體理念是透過優化的資訊,加上整理及查證,將好並正確的內容呈現給大家。從FaceBook、Twitter等等社群網站的蓬勃發展,新媒體正在崛起。但充斥在FaceBook的許多資訊,實際上是以訛傳訛,對錯程度不成比例。
許多錯誤的概念並資訊,被當成正確的流傳,真正對的有價值的資訊卻被埋沒。錯誤的觀念,用誇大不實的浮誇手法包裝,雖然真正內容很貧乏卻能吸引注意力。真正好的,需要被廣傳的資訊,往往內容太多,需要時間消化理解,因此較難使人花時間注意閱讀。圖文不符想做的就是,以設計包裝正確有價值的資訊,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從吸引人的注意力開始,傳達好的資訊。
老師用一個有趣的舉例描述圖文不符的工作,資訊選則就像是迴轉壽司。每個坐在壽司轉盤前的人,可以自由的選擇想要的壽司。圖文不符的工作就是替有價值、營養卻不吸引人的壽司加上調味料。達到“好看”、“好懂”、“好消化”的目的。
圖文不符,是真正運用網路的力量結合設計,同時傳達正確的概念,同時賺錢。在篩選顧客的過程中,不接受不公義取向的客戶,保持自己的觀點和堅持。每接一個單,他們都會仔細查證、再三評估。不接受浮誇取向,或是不正確的委託。

圖文不符的理念是“一邊賺錢,一邊改造社會”,落實社會正義。用設計改變世界,造成迴響,同時還能賺取報酬,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啟發。把握自己的核心價值理念,透過設計結合時事潮流媒體,能帶出的正向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

陳威宇老師 / M10410209

Pic Collage是台灣團隊研發的App,在全球有很好的成績,2015年九月達到下載一億人次,是台灣團隊的首例。來自Pic Collage的陳威宇老師,是該團隊的UI、UX設計師。老師跟我們分享,過去他在職場的經驗,一直到後來選擇加入新創公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體會了“精實創業、敏捷開發”,也跟我們分享運用這個思維模式,在設計、新創企業所帶來的效益。
“精實創業、敏捷開發”,講求的是快速,在最短時間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資金的流通運轉達到最高效能產率。這種開發流程,有別與以往傳統式的層層把關,層層檢驗,而是追求以最快最好的速度更新軟件,使得使用者享有最好的用戶體驗。這樣的作法,需要不斷從使用者的意見回饋中,找出問題快速改進。
陳威宇老師講述中,吸引我的概念還有使用者導向的需求金字塔。將消費者/使用者放在金字塔最頂端,任何決策並設計走向,都以消費者為主要考量。設計師在保有個人風格的前提下,優先考慮消費者的需求、美感感受,達到最高的效率及產能。
在老師的演講過程中,我更了解設計是以人為導向,同時需要追求速度和效率。在各種市場需求以及自我想要達到的設計理念中,若是要加上快速應變的能力,好的工具不可或缺。老師也推薦大家製作App原型軟件,Sketch、Flinto、Pixate。

老師的演講,讓我更了解新創產業工作環境,也使我對於這樣的工作方式有進一步的認識。未來除了一般的小企業、大企業的公式化作業流程,新創場業的彈性並跟著潮流走的模式也是很好的選擇方向。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陳威宇老師 / D10410802


 此次陳威宇老師分享了他個人的設計經歷,用精實創業,敏捷開發作為講座的主題,設計師需透過不斷學習、成長讓視野不同,不要僅侷限在現有知識圈裡。講座一開始他分析了在不同類型公司遇到的不同問題,他的第一份公司為接案性質的公司,雖然可以在短時間累積大量作品,但他認為好的產品需要時間才能做得好,於是他轉往大公司發展。

他強調的「精實創業、敏捷開發」主要目標是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效果,尤其是新創公司對於時間的掌握相當敏銳,每一個設計周期都相當短,如何能在每個時機點到來時都有足夠的實力去掌握機會,並在有限資源中創造大的效益,就得靠一個積極團隊的不斷進步與成長。在一定的時間內,一群人一起完成一項任務,這樣的方式可以在設計時,幫助思考與執行密度的提升,對於追求快速創新的公司來說,能幫助他們在處理案子時,與夥伴做緊密的合作與發想。

最後老師分享了使用者訪談技巧和一些實用的設計工具,同時陳老師提到需求金字塔,以UI/UX為主題的需求金字塔,最底層需要滿足的是使用者的認知需求,再來是目標族群的多數需求,在這階段要聆聽多數真實使用者的聲音,中間階段是工程師的技術需求,懂得跟工程師溝通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才會考慮到專業玩家的深度需求,以及最後的設計師的自我實現,設計的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是設計,在過程中精進自己不斷更新,都是設計的精神。D

陳威宇老師 / M10410302

迅速開發在市場上十分重要,老師在此次演講中分享許多個人的經驗,從散散的接案、到進入大公司、出走與他人合作、日後又出來創建小工作室,都有詳細的優劣介紹,幫助我們快速瞭解業界的生態狀況。
各種不同的經歷,讓人大開眼界,並知道自己需要、喜好什麼,老師舉個人例子,散散的接案,好處是練習量大、缺點是不精緻也不是自己理想的,而進入大型公司,如同體型大的動物反應遲緩,大公司也有一樣的弊病,不如小型企業團體般靈活,內部也是勾心鬥角、權力遊戲玩很兇、古怪的遊戲規則特別多也不容許挑戰,形同一攤不易改變的死水,駭客松則齊聚一群各領域不同面向的人合力完成一樣作品,激發各自的創意、挑戰成員間的默契與合作無間的能力,創業則是零到一解決問題,打拼知名度與拓展市場範圍,並有機會跟大型企業合作再拓展視野,小型的工作室的好處是方便調整流程、投入新型技術、工作時間與地點可能相對彈性,這邊老師提到精實創業、敏捷開發,確定想法前不斷修正討論,激發新思維,決定照原路還是走別條路突破,看準了才出手執行、迅速達到目標,過程中可以習得豐富經驗與創造的能量。
設計的思維盡可能是以客戶為導向的專案設計,以求有個保障有人會買單,而不是照著主管的特殊偏好設計,除非主管的設計向來就是大賣,非他不可,而工作流程則是另一個學習的重要項目,必須對自己做過的案子詳細檢視,哪個環節可以調動、追加、刪減,哪些部分速度可以更快,從中也會得知自己缺少哪些能力與項目,並在重新排列整理後應用於下一個項目中,並勇於使用新工具,此外培養良好的團隊溝通也是重要的,必須跟其他人一起互相了解產品與公司要什麼,而不是只顧自己的作品集,才能在商場上養成良性循環,產品活得長久,自己的收入也長久。
盡量問使用者要什麼,有什麼需求,而不是瞎猜,學習維持冷靜、不重對方的反應而重對方的想法,多觀察數據,數據會反映大多數的需求,透過與人分享來反芻看自己究竟吸收了多少東西,參加不同活動著於建立人脈與口才訓練,時時刻刻質疑自己,不固執己見,不停透過外在觀察到的現象修正自己成長的方向,最後老話一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好的作業工具與展示效果才能讓對方準確地瞭解自己做的東西究竟如何。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17

陳威宇老師以客觀的角度描述了新創公司的觀點,小型公司特性快速、大膽、彈性,反觀大公司需要上頭的領導階層才能帶起改變,身在其中的感覺是相當渺小的,甚至可能因為體會到一顆小螺絲釘所能造成的改變微不足道,使員工疲憊、感到挫折,而產生怠惰與害怕競爭。
Idealab的創辦人Bill Gross曾提出新創公司的五大成公元素:構想、團隊、商業模式、資金與時機,陳老師也向我們介紹「精實創業,敏捷開發」的概念,新創公司需對於時間的掌握相當敏銳,每一個設計周期都相當短,如何能在每個時機點到來時都有足夠的實力去掌握機會,並在有限資源中創造大的效益,就得靠一個積極團隊的不斷進步與成長。
        另一個重點是在使用者經驗為和新的設計中,如何了解使用者的需求。「Guideline不存在使用者心中」,這是設計師常有的盲點,陳老師給我們幾個訪談的技巧:少說話,給使用者機會說出心底的話;多設計開放性問題,讓使用者的思路不會受限於訪問者的框架中;反覆確認與分解,比照自己對於使用者回答內容的理解,是否和使用者所想表達的意思相同;設法了解使用者過去經驗。

新創公司存在著一股勇於嚐試的精神,老師強調設計師對於新軟體要勇於踏出自己熟悉的安全地帶,也許能找到更有效率的方法,並且介紹了他積極參與的UIUX設計師社團,用群聚的力量讓每一個成員有進步的動力,老師的積極態度讓我從新思考,我也許太過熟悉於某些既有的方法,阻礙了自己拓展新的觀點,在新的時代對於某一個問題每個人都能提出自己的解法,造就多元軟體開發,這是現在的優勢,應該珍惜這樣的環境並加以利用。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11

最後一場演講邀請到的是Pic Collage陳威宇老師來我們介紹職場上的經驗分享。

陳威宇老師有非常多的職場經驗,從小企業到大公司的設計流程、部門分工都有經歷過,在小公司裡,大部分是接案性質的工作,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許多可能性,除了累積經驗外,也可以在短時間內累積許多作品,而且能夠快速同步市場的最新資訊,碰到有挑戰性又有較大發揮空間的案子,會讓人覺得生活很充實;反觀在大公司時,如老師在ASUS工作的經驗,每個工作分配的比較制式化,在執行的過程中也會碰到許多規範而限制了發展的機會,讓人覺得步調慢,也比較沒有進步空間。因此,老師希望我們可以在找工作時,多嘗試一些有新鮮感、挑戰性較高的新創公司,讓自己沉浸在快速充實的生活中,學習一些未曾嘗試過的事。

接著老師介紹了一個新名詞叫做” 精實創業”,這是在新創公司開發時的執行方式,主要目標是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效果,就如同駭客松的概念,在一定的時間內,一群人一起完成一項任務,這樣的方式可以在設計時,幫助思考與執行密度的提升,對於追求快速創新的公司來說,能幫助他們在處理案子時,與夥伴做緊密的合作與發想。老師在機緣下創辦了一個大型工作坊,可以讓不同背景的設計師一起分享最新資訊,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平台,可以讓每天都待在不同的公司環境下的人可以有機會相聚在一起激發創意,同時也互相學習,老師說,看到一些新手慢慢的從坐在台下到上台分享,感到非常開心。


最後,老師介紹了兩種很酷的APP原型設計軟體,讓我們看到一般公司在做APP設計時的情形,我覺得很有趣的事,老師在演講中也帶給我們一種迅速思考的感受,透過他帶著大家在沒有電腦的情形下演示軟體操作,可以發現平常在工作時,也是如此有效的進行任務,讓我不禁覺的應該更積極充實自己,並將這些做為學習,回饋在工作上,也謝謝老師帶來這麼特別的演講。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22

最後一場演講者是來自Pic Collage拼貼趣的UI、UX的陳威宇設計師。他與我們大家分享,陳老師和我們談的是他自己在敏捷開發上的經驗 - 當設計師遇上敏捷開發。陳老師首先介紹他的經歷,分享了他以前分別待過的公司情況、差異,最後加入新創公司的過程。

老師在一次的機會下,參加了Evernote駭客松工作營,兩天一夜的時間內必須做好一個案子,這次的經歷讓他重新找回對app的興趣,也發現了「精實創業、敏捷開發」所帶來的效益,這種模式強調的是更快速的概念,顛覆以往產品開發的傳統模式,而其所追求的是在限制中盡可能開發出可使用的產品,再透過Build、Measure、Learn的循環方式,快速優化產品。這種開發模式的好處是產品版本不斷更新,也能夠迅速的得到使用者的回饋。而想讓設計變得更敏捷,就是要善用工具,從這中間可以發現許多的需求與問題,並和同事之間維持良好的溝通,向工程師學習。演講的最後,陳威宇老師也傳授了我們和使用者訪談的技巧,無論是在各個領域的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老師說,訪談前必須先做好溝通,和使用者說明情況後才能得到更全面、更精準的回饋,並以開放性的問題做提問,如此一來得到的答案將更為客觀,並將問題構築於過往的使用經驗上,以避免天馬行空的情況發生,這些對於產品的改善才有實質的幫助。

以UI/UX為主題的需求金字塔,最底層的需求是使用者的「認知需求」,第二層為多數真實使用者意見,接著是開發技術需求,設計師必須懂得如何與工程師溝通協調,最後一層則為設計師的自我實現。設計師也與我們分享推薦了三款軟體,有助於我們在軟體開發上的學習,分別是Sketch, Flinto, Pixate,三者之中我對於Flinto是比較陌生的,但透過設計師實際的演練,當場有一種其實好像蠻容易上手的感覺

陳威宇老師 / D10410101

    很榮幸能聽到講師陳威宇的分享,在這講述過程,設計的方式因為科技越來越簡化,設計師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元,除要直接傾聽消費者的意見,需即刻修正產品不足並做出回饋。回溯18世紀工業革命之初,因為機器技術尚未成熟,如要好的商品仍求助手工製作,過程費時、成本高、售價高且量少;但隨著技術精進,資訊數位化之後,機器大量的製造產品促成消費,且網路平台迅速的傳播,商品已經不在只是實體「物」,同時也是虛擬的程式供民眾選購。但這過程的改變,設計師挑戰的不再是物是否美觀實用,而是面對市場願不願意買單及挖掘更多潛在群眾的興趣。
    個人上網搜尋了一下PicCollage拼貼趣的背景,是台灣APP下載次數突破1億次,為APP創業團隊立下重要的里程碑,成功的原因為何?無國界及跨領域的行銷合作,利用BuildMeasureLearn使產品優化,讓使用者增加黏著度,建立PicCollage互動社群,讓這世代訊息能有表現自我的空間,揮灑創意。那設計師的角色呢?不能再悶著頭想設計,且設計只剩介面,專業觸角也要能了解程式設計及消費者期待,專業玩家與初學使用者的差異,各各皆是設計師應發揮的能力。

    陳威宇老師分享的他個人設計經歷,用「精實創業、敏捷開發」作為講座主軸,設計師需透過不斷學習、成長讓視野不同,不能侷限在現有知識圈裡,講師無私介紹了他常使用的工具,讓我多了一次學習的機會,也透過此演講再次自我檢視不足與應強化之處。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20

       最後一場演講邀請到的是Pic Collage拼貼趣的UI、UX的陳威宇老師,他訴說一開始進入職場到現在,中間經歷過許多不同的階段,比如說接案的Nexdoor公司、宏碁部門做雲端服務、以及現在的設計團隊。在工作幾年後他發現工作的步調與內容相當規律無趣,和工程師之間的溝通也充滿了障礙,他驚覺才25歲的自己竟過著老年人般的退休生活,因此他決定去找尋一份更有挑戰性的工作,而PicCollage就是他的選擇。老師建議我們,每間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各有不同,需要的特質也不一樣,在求職過程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事,在這樣不斷轉換的過程中,也是設計師獲取經驗與能力很好的機會,他認為決定要扮演怎樣的角色,是人生裡非常重要的一課。 

        老師過去曾參加駭客松工作營,兩天一夜的時間內必須做好一個案子,這次的經歷讓他重新找回對UI的興趣,也發現了「精實創業、敏捷開發」所帶來的效益,這種模式強調的是更快速的概念,顛覆以往產品開發的傳統模式,讓設計變得更敏捷,並用對工具、找對方法。 

         最後老師提到以UI/UX的需求金字塔,最底層是使用者的需求「認知需求」,第二層是多數真實使用者的意見,與開發技術的需求,而設計師必須懂得如何與工程師溝通協調,才能到最後一層-設計師的自我實現。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16

最後一週請到Pic Collage的設計師陳威宇老師,之前有關注他們的商品,所有的風格貼圖都獨具特色並且是質感與質量兼具的。因此很好奇內部公司組成與各個成員的特色。從老師分享自己心路歷程就可以知道,公司內部都是具有熱忱,清楚知道適合自己的東西,也因此所創造設計出來的東西都能帶給人歡樂的感覺。


接著老師稍微帶入UI/UX 設計流程,並強調快速開發原型,並不斷測試驗證最後優化產品是重要的流程,也介紹了常用的三項工具給我們認識。Sketch、Flinto與Pixate,都是些簡單易上手的原型製作軟體,老師也非常貼心的小示範一些基本功能。最後講師也強調,要以使用者中心為設計考量,持續追蹤使用者使用App的回饋與意見,進而修改與優化他們的產品,過程當中追求的就是帶來完美的使用者經驗。覺得老師做的東西很有趣,之後也會持續關注他們的商品,也期許自己將來可以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謝謝講師!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10

       這學期最後一場講座很開心邀請到Pic Collage拼貼趣的UIUX的陳威宇設計師來與我們大家分享,陳老師和我們談的是他自己在敏捷開發上的經驗 - 當設計師遇上敏捷開發。陳老師首先介紹他的經歷,分享了他以前分別待過的公司情況、差異,最後加入新創公司的過程。新創公司的工時、地點比起傳統公司相對較為彈性,在工具、軟體的使用也比較願意嘗試新事物,不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都是在人生裡是非常重要的,就像陳老師所說的,在新創公司中裡面的角色定位,是一種全新的概念,只要有實力就較能有所去發揮。

       陳老師介紹何為 - 精實創業、敏捷開發,這樣的開發流程有別於以往傳統的模式,而是強調快速概念,新創公司並沒有豐富的資源,因此他們需要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利用募資等方式,籌到資金把構想實際執行,這一種產品開發的流程讓產品不斷擁有最新的版本,不斷滿足使用者經驗,並持續從使用者得到寶貴的回饋、意見。,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去做反應。

        在演講的最後,陳老師與我們分享了三款軟體,有助於我們在軟體開發上的學習: SketchFlintoPixate,並做了簡單的操作步驟說明,老師在教學操作的過程中和演講中不斷提到,「用對工具、找對方法」的重要性,在工作進行中,如果能用對工具和方法,就能節省掉許多處理瑣碎雜事的時間,讓工作更有效率,當然軟體畢竟是輔助工具,一位設計師還是要能夠真正瞭解使用者的需求。此次的講座從中了解到需多通用的設計價值與方法,多接觸、嘗試新事物,才有無限的想法,產品開發最重要的就是需求,哪種需求才是最優先要確認清楚的。

       很感謝陳老師與我們的分享,精彩豐富,也希望自己在未來也能秉持著「精實創業與敏捷開發」的理念,讓設計產品能夠更優秀的產出。最後也很感謝董老師在這學期裡給我們大家那麼多精彩的分享、經驗的機會,受益良多!
0513 陳威宇老師

陳威宇老師 / M10410207

        本學期最後一場演講邀請到Pic Collage的陳威宇設計師來和我們做分享,陳老師這堂課要和我們談的是他自身在敏捷開發上的經驗:當設計師遇上敏捷開發。

        演講的開始老師先和我們介紹了他自己,陳老師現為PicCollage拼貼趣的UI/UX設計師、ALPHA Camp設計講師、UI/UX Café 創辦人。陳老師告訴我們,從一開始進入職場到現在,中間經歷過許多不同的階段,比如說接案的Nexdoor公司、宏碁部門做雲端服務、以及現在的設計團隊。他剛開始進入職場時,發現工作的步調與內容相當規律無趣,各種繁文縟節大大阻礙了產品開發的步調,和工程師之間的溝通也充滿了障礙,過於規律的職場生活使他驚覺25歲的自己竟已開始過著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認為這不是他想要的,因此他決定去找尋一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而PicCollage就是這麼一間新創公司,願意隨著市場變化而改變、也有用戶訪談等能夠讓設計師直接面對使用者的工作內容,團隊間的溝通無障礙且即時,這樣的模式能夠使公司設計出來的產品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同時也符合時代潮流。因此老師也建議我們,每間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各有不同,需要的特質也不一樣,在求職過程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事,在這樣不斷轉換的過程中,也是設計師獲取經驗與能量的來源之一。

        老師在一次的機會下,參加了Evernote駭客松工作營,兩天一夜的時間內必須做好一個案子,這次的經歷讓他重新找回對app的興趣,也發現了「精實創業、敏捷開發」所帶來的效益,這種模式強調的是更快速的概念,顛覆以往產品開發的傳統模式,而其所追求的是在限制中盡可能開發出可使用的產品,再透過Build、Measure、Learn的循環方方式,快速優化產品。這種開發模式的好處是產品版本不斷更新,也能夠迅速的得到使用者的回饋。而想讓設計變得更敏捷,就是要善用工具,從這中間可以發現許多的需求與問題,並和同事之間維持良好的溝通,向工程師學習。

        陳威宇老師也將需求金字塔套用在設計方面,但是這個需求金字塔和我們以往的認知不同的是,它是以使用者為主的金字塔,因此首先第一層需要被滿足的就是使用者的認知需求,而後是目標族群的需求,這個時候使用者的反應相當重要;而金字塔的中間層則是工程師的技術需求,設計師必須學會和工程師溝通,甚至不只是工程師,我們需要溝通的對象大致任何人,這是我們首先必須具備的能力;而後是專業玩家的需求,最後裁示設計師的自我實現,簡而言之,設計師對於自我風格的要求是一回事,使用者的需求才是我們最需要放在第一位考慮的。

        演講的最後,陳威宇老師也傳授了我們和使用者訪談的技巧,無論是在各個領域的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老師說,訪談前必須先做好溝通,和使用者說明情況後才能得到更全面、更精準的回饋,並以開放性的問題做提問,如此一來得到的答案將更為客觀,並將問題構築於過往的使用經驗上,以避免天馬行空的情況發生,這些對於產品的改善才有實質的幫助。

        這學期的演講每一次都帶我們看到業界與職場上不同的面向,為不久之後便要踏入職場的我們提供了許多的助益,感謝每一位講者的分享,更謝謝董老師為我們請來這些演講者。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24

最後一次所邀請的講者是現任Pic Collage拼貼趣的UI、UX設計師陳威宇老師,也是身為Alpha Camp設計系列講座的講師陳威宇Dix。老師一開始介紹他的經歷與過程,分享了關於他分別待過的公司情況與差異,以及最後加入新創公司的過程。我認為決定要扮演怎樣的角色,是人生裡非常重要的一環,從老師的經驗分享裡,就可以得到很多的經驗回想,其實就像陳老師所說的,確實現在許多的公司概況都是這樣。反而在創新公司中裡面的角色定位,是一種全新的概念,單純說,只要有實力就比較能有所發揮。

老師開始像大家介紹[精實創業、 敏捷開發]這個句名詞,從字面意思看,是簡單易懂的,但需要強調的重點是快速打印出可使用的原型,然後在反覆修改,達到更好的水準。老師當然也舉例了許多的例子來說明介紹,以app來當個案來訴說,一個版本的開發過程,到下一個版本更新時的時間表是非常僅奏的,而過程中也需要進行許多的資料分析還有訪談,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老師也介紹了許多的設計工具給我們做參考,是一個非常棒的演講。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08



本學年最後一場專題討論,邀請到趨勢科技姚經理也十分推薦的陳威宇設計師來分享自身在敏捷開發上的經驗,Dix設計師從學校畢業後,累積了各類型的工作經歷,任職公司的規模小至Nexdoor大至宏碁電腦,可以說是體驗過小型公司在接案性質的多樣性與大型企業的細部分工,最後決定一腳踏入新創公司的行列,成為Pic Collage的一員。相較於我們所熟悉的公司型態,新創公司在工作時數與地點相對較為彈性,在工具軟體的使用上也比較願意嘗試新工具,即使是大型企業,受限於整體的作業管理系統與資安考量,有時候在軟體工具的使用上會趨於採用穩定且較通用的類型。

在敏捷開發與精實創業的過程中,十分講求速度,以Apple的App store為例,因為一個App的審核期為一周,因此當一個app提出審核時,其實同步就要開始準備下一版本的更新,這正也呼應了為何我們每週總會收到很多app的更新通知,在某種程度上,消費者也會覺得蠻麻煩的,但站在另一個角度審視這件事,其實這意味著軟體開發者其實很積極地嘗試提供我們更優異的使用體驗。

在演講的尾聲,Dix設計師也與我們分享推薦了三款軟體,有助於我們在軟體開發上的學習,分別是Sketch, Flinto, Pixate,三者之中我對於Flinto是比較陌生的,但透過設計師實際的演練,當場有一種其實好像蠻容易上手的感覺,但我相信軟體是輔助的工具,做重要的還是設計師要能夠真正瞭解使用者的需求,進而影響到多數族群的需求,將設計師的自我實現放到最後考量的因素。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02

此次與我們分享敏捷設計經驗的是不滿足於舒適圈並不斷追求成長的陳威宇老師,累積了大大小小不同型態的工作經驗,從大公司看到了不利於設計師成長、發揮能力的元素,一步踏入拼貼趣,目標明確,步調快速的公司。講師強調,敏捷開發和國際視野對於新一代的設計產業來說非常重要,而敏捷開發的關鍵在於能否擬定一套合適的設計流程,設計師需要常常訓練自己去思考作業流程,並找到能夠提升效率的工作節奏,把時間用在對的事物上,快速將工作完成,以達到精實創業之目的:完成產品,放在市場上測試使用者反應,進一步從使用者行為中學習改善產品,並且快速的迭代循環。


新創公司有著大公司無法成就的機會,例如執行真正的使用者導向設計機會,而非主管決定設計方向的思維;還有能夠大膽嘗試新的工具,以增進設計的視野與溝通的效率。講師也大方的推薦自己常用的好工具,幫助設計原型能夠更快速便捷的製作,還實際操作給我們看,非常的受用。往後也要善用這些工具,並結合精實創業與敏捷開發的精神,朝著理想實現邁進。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06

        陳威宇老師是Pic CollageUI UX Designer,有許多年的實務經驗,待過小公司也待過大公司,接觸過設計服務的接案工作,也了解大公司的設計流程,這樣的經歷使他有很多很精彩的履歷和作品。 
        他介紹了幾個APP的案例,讓我們了解prototype以及UX testing的過程,也和我們分享一些常用的工具,像是Sketch, Flinto, Pixate等,這些都是相當好用的prototype工具,除了介紹常用工具外,陳老師也像我們分享他們在做後續驗證的一些事情,像是他們會持續追蹤使用者的APP回饋和意見,不停的優化、迭代直到產品最佳狀態,這樣的過程帶來的才是完美的使用者經驗。

      「用對方法、找對工具」這是老師在演講過程中不斷強調的一句話,用對工具和方法才能節省掉許多繁瑣的事情,提升工作效率,這很重要,也是我正努力學習的目標,希望有機會可以聽到更多陳老師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


      很感謝陳老師與我們的分享,「精實創業與敏捷開發」的理念,讓設計作品走出更棒的路!

姚美玲老師 / M10410208

本週的講者是趨勢科技團隊,由設計部經理姚美玲老師以及資深UI設計師為我們分享科技產業、使用者經驗與使用者介面設計的實務經驗分享
2009年轉換到趨勢科技擔任資深使用者介面設計師,開始探索防毒軟體與資訊安全產業。2011年轉至宏碁接觸軟硬體使用者經驗設計,期間參與了手機、平板、電視、投影機到Acer cloud 等介面設計。2012年重回趨勢科技負責中小型企業資訊安全產品使用經驗設計,包含從經銷商購買平台、客戶管理到資訊安全產品設計的客戶體驗流程,透過與客戶的接觸了解他們的需求,進而驗證設計。原本只知道是防毒軟體起家的趨勢科技,沒想到現在也把大家所熟知的介面設計做的這麼的淋淋盡致,雖然從任何管道都能學習介面設計,但對於剛上手的我,覺得實際看到這些案例分享對我更有實質上的幫助,經過幾場演講下來,對於一切的操作流程自己也更有了自己的想法。演講中還講到,團隊的溝通是無比的重要,前置的溝通及後續的發想工作,這是一個團隊而不是一個人,學習練習友善清楚的表達也是一環我該學會處理好的課題。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19


  榮幸最後一週請到陳威宇老師為我們帶來美好的結尾,其中老師本身的經驗歷程是我最感興趣的部分,通過一年實習經驗,稍微能夠體會老師所傳達的想法,因此鼓勵我們在新創企業裡學習,相信能多有獲得。老師也提到跨領域通才的重要性,設計師若能具備不同的視角與能力,才能在未來大展身手擁有多面的發展空間,這也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因此把握最後的求學階段汲汲學習。


  而老師也強調不管在任何領域,溝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不管是內部與不同部門的協商溝通,甚至是使用者訪談等技巧,引領使用者說出潛在的需求及問題,都是需要經過鍛鍊與學習的能力,幫助我們著眼於使用者的需求,盡可能提出相應的解法與設計,從解決使用者的困難為基礎,將自我擺到幕後,藉由不斷精進創新與思考的過程,學習效率與敏捷的開發能力。



陳威宇老師 / M10410304


今天的演講邀請到Pic Collage的陳威宇老師,講題是:當設計師遇上「敏捷開發」,陳威宇老師為現任PicCollage拼貼趣 UI/UX DesignerALPHA Camp設計講師、UI/UX Café 創辦人,本次演講老師分享了他過往的求職經歷,從一開始進入職場,到最後找到合適公司,老師曾經待過接案公司、ACER企業部門、以及設計團隊Pic Collage,不同的公司具備著不同的特質跟需求,因此老師建議我們在各種不同公司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公司是求職中非常重要的事,設計師就可以在過程中或得經驗與能量。

        接著演講主題為「精實創業、敏捷開發」,這是種強調快速開發出可使用產品,並不斷驗證的修正優化產品。這種產品開發流程讓產品不斷擁有最新版本,不斷滿足客戶使用者經驗,並持續由使用者得到回饋、意見,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反應。

  最後老師提到以UI/UX為主題的需求金字塔,最底層的需求是使用者的「認知需求」,第二層為多數真實使用者意見,接著是開發技術需求,設計師必須懂得如何與工程師溝通協調,最後一層則為設計師的自我實現。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23

   本次的演講者為Pic Collage設計師陳威宇Dix  chen,以「當設計師遇上敏捷開發」作為這次演講的主題。老師和我們分享了他從畢業到工作的經驗,老師提到進入大公司後,發現自己才25歲,但工作的作息卻已經像是步入退休生活一樣,讓他決定要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在Pic Collage公司更願意嘗試更新軟體版本,也更願意隨著需求而改變,且每週都有用戶訪談,讓設計者能夠和使用者一直能有接觸交流的機會,讓產品更能貼近使用者並符合科技潮流。陳威宇老師也和我們說明「精實創業、敏捷開發」這樣的開發流程是如何運作。有別於以往傳統的模式,「精實創業、敏捷開發」強調的是更快速的概念,並在限制中盡可能開發出可使用的產品,再透過BuildMeasureLearn之間的反覆操作,快速優化產品。

    在演講的最後,老師和我們分享了三個他平常會使用到的設計工具:Sketch、Flinto、Pixate,並做了簡單的操作步驟說明,真的很棒而且很貼心 因為我對於App的模擬沒有甚麼概念,但透過老師的分享,讓我對於介面設計的工具更加認識,而且老師也在教學操作的過程中和演講中不斷提到,用對工具、找對方法」的重要性,在工作進行中,如果能用對工具和方法,就能節省掉許多處理瑣碎雜事的時間,讓工作更有效率,心情也更好!這個法則不論在做甚麼工作都是非常受用的阿!

陳威宇老師 / M10210117



最後一堂專題課的講師陳威宇Dix,是位年輕且很有想法與熱忱的設計師,他分享了他一系列的設計歷程,還有在PicCollage拼貼趣的經驗談。講座一開始他就分析了在不同類型公司會遇到的問題,他的第一份公司為接案性質的公司,雖然可以在短時間累積大量作品,但Dix認為好的產品需要時間才能做得好,於是他就轉往大公司(ACER)。但進了大公司,Dix發現他可以執行的東西十分有限,而且會因為諸多限制少了許多使用新型工具開發的機會。

後來一次駭客松競賽,Dix在短時間內與隊友努力設計的過程讓他重新愛上設計,也因緣際會認識PicCollage的老闆,進而加入PicCollage。Dix介紹了一個(對我來說)很新的詞-精實創業、敏捷開發。新創公司沒有很多資源,所以他們需要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利用募資等方式,籌到資金把構想實際執行。這樣在短時間內Prototype、給使用者測試、優化工作流程、有效率的達到工作目標,才能在有限的時間中隨時調整。

PicCollage的敏捷開發包含更新版本、功能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使用者訪談,在這個循環下團隊必須保持良好溝通、隨時檢視工作流程、嘗試新工具來加強工作效率。此外,設計師也要學習工程師的思維,在溝通討論才能更順暢。Dix利用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來解釋敏捷開發,最底層的部分就是使用者的認知需求(ex. 介面設計的功能要明確讓使用者知道)﹐往上就是目標族群的多數需求(八二法則,不做多餘的設計),再來是工程師的技術需求(必須是工程師做得出來的),接著是專業玩家的深度需求(滿足20%的人也很關鍵,因為他們是願意分享產品且有影響力的一群人),最後金字塔頂端才是設計師的自我實現。

最後Dix分享了使用者訪談技巧和一些實用的設計工具,在這場演講中,我覺得每個環節都是設計,不管是工作上或是自我學習上。嘗試找出問題並用更好的方式解決,在過程中反覆嘗試錯誤、修正,或是知道自己缺少甚麼,精進自己不斷更新,都是設計的精神,be better。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陳威宇老師 / D10410102

本學期這門專題討論最後一次所邀請的講者是現任Pic Collage拼貼趣的UI/UX設計師, 同時也是身為Alpha Camp設計系列講座的講師陳威宇Dix。老師一開始分享了關於他分別待過大公司跟小公司差異及最後為何選擇加入新創公司的心得,雖然所待的時間可能不長但這還蠻讓人感興趣的。在大公司中,自己通常只是屬於一個螺絲腳色,幫忙推動公司這部大機器運轉,對自己成長有限反而在新創公司中只要有實力就比較能有所發揮。

接著老師介紹了[精實創業、 敏捷開發]這個句名詞,強調的重點在快速的打造出可使用的原型,在透過反覆修改調整Build、Measure、Learn下,讓產品越來越優化。老師也以Pic Collage開發APP時的例子來說明,當更新的版本還在Apple接受審查時,下一版更新的版本就已經在進行了,而當一上架的同時下一更新版本也已經開始送審,讓整個開發是非常有效率且及時的,如同兵法中提到[兵貴神速]。而善用訪談來讓設計更符合使用者需求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最後老師花了一點時間介紹了三個他平常在工作上會使用到的設計工具:Sketch、Flinto、Pixate,也有實際簡單的操作步驟,讓我對於手機App設計有了初步的認識,是一場很棒的講座來為這學期的專題討論劃下完美句點。

陳威宇老師 / M10310116

這週請到Pic Collage的設計師陳威宇老師,之前有關注他們的商品,所有的風格貼圖都獨具特色並且是質感與質量兼具的。因此很好奇內部公司組成與各個成員的特色。從老師分享自己心路歷程就可以知道,公司內部都是具有熱忱,清楚知道適合自己的東西,也因此所創造設計出來的東西都能帶給人歡樂的感覺。

老師在一次的機會下,參加了Evernote駭客松工作營,兩天一夜的時間內必須做好一個案子,這次的經歷讓他重新找回對app的興趣,也發現了「精實創業、敏捷開發」所帶來的效益,這種模式強調的是更快速的概念,顛覆以往產品開發的傳統模式,而其所追求的是在限制中盡可能開發出可使用的產品,再透過Build、Measure、Learn的循環方方式,快速優化產品。這種開發模式的好處是產品版本不斷更新,也能夠迅速的得到使用者的回饋。而想讓設計變得更敏捷,就是要善用工具,從這中間可以發現許多的需求與問題,並和同事之間維持良好的溝通,向工程師學習。

新創公司有著大公司無法成就的機會,例如執行真正的使用者導向設計機會,而非主管決定設計方向的思維;還有能夠大膽嘗試新的工具,以增進設計的視野與溝通的效率。講師也大方的推薦自己常用的好工具,幫助設計原型能夠更快速便捷的製作,還實際操作給我們看,非常的受用。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陳威宇老師 / M10410101


        陳威宇老師用一場非常精采的演講為這學期最後一堂專題討論課畫下完美的句點,令人意外也感到驚奇的是有講者願意在講台上實際操作設計的工具,用最直白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自己像是活在遠古時代般的衝擊,有時候無知的我們總會固步自封專愛自己所熟悉的軟體,而對於許多新發佈的工具沒有太多嘗試,而講師的示範讓我又再度發現善用工具之於設計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大膽嘗試、求新求變的精神才能迸發更多有趣新穎的設計。

        講師也談到短跑般地敏捷開發過程,其實沒有辦法花太多時間在美化,最首要也最重要的其實是找對目標族群的需求,專注在多數的需求上,而這邊也提到了八二法則即是「開發20%的功能,來滿足80%使用者的需求」,在每次的新版本中都提供一點點小改變,透過使用者的訪談與數據回饋中來一點一點找到需求點,不過當然專業玩家的深度需求也是在考量中,因為這剩下20%的使用者即是會主動宣傳的忠實愛好者,因此即便是少數但也是在設計開發過程中不可忽略的聲音,而在最後一步,才是設計師的自我實現,也就是美化設計、意念傳達等等的工作,畢竟使用者最在乎的還是軟體介面的使用性,因此講師也建議在此階段的設計工作開始之前,能先將尺寸位置確定好的圖切給工程師,在工程端開發時一面做設計改善,在開發完成後只需將替代圖替換,如此一來就能大幅縮短開發的時間,將時間專注在最重要的事上。

        除了在設計開發過程的探討外,講師也提到設計師必須要時時的質疑自己,隨時回頭檢視工作流程,在每次的短跑中檢討自己的失誤,不斷的修正設計的方式與步調,除此之外也要大膽地嘗試新工具,為了保持與工程師良好的溝通,講師也建議我們學習開發語言,以減少不必要的溝通誤會。設計師也要懷抱著「讓產品活下去,比作品集還要重要」的觀念,了解每一次產品與公司的發產方向,產品的定位與公司的定位在哪。保持冷靜與開放的心,不喜形於色,也別預設使用者懂你理解你的設計,Guide line只存在於設計師的心中。也不要被頭銜改變、綁住自己,只要能設計出好得產品,其實人與人之間只要保持基本的禮貌即可,不卑不亢做一個懂得明辨優劣的設計師。


陳威宇老師 / M10210105

這次的演講者為Pic Collage設計師陳威宇先生,演講主題為當設計師遇上敏捷開發。基本上,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其實和UX的精神是很相似的,都是經過經驗研究(UXR),再來使用者經驗設計(UXD),最後使用者經驗驗證(UXT)。都是以人為核心,不斷地迭代、檢驗和修正的漸進式開發方法,只不過敏捷開發速度更快而已。那次演講,有幾點我覺得有趣的點如下:

一.  大公司勾心鬥角,不利個人發展。我覺得這個觀察挺有趣的,因為大公司通常是大部分人的目標。的確,團體的人數到達一定數量,就容易發展出小團體,那至於這些小團體是良性競爭還是互扯後腿,我覺得那跟一個公司是否有良好的企業文化很有關係。很不幸地,大部份我聽到的台灣公司都屬於後者,公司的決策混亂,有意或無意地造成員工工時爆增,再有熱情的員工也會被這樣負面情緒磨耗殆盡,最後開始躲事,能不做就不做,一切都以準時下班為原則。想一想還是挺悲哀的,時間到了,理應下班,為何這個在台灣變成一種擔憂? 擔憂自己能不能準時下班?

二.  陳威宇先生為敏捷開發歸納出三個特色 : 
1.每周都有新的版本。 
2.每個功能都是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3.每周都有使用者訪談。
 這邊可以看到,業界的敏捷開發也是非常緊湊的,這比起書本上的資訊,我  們更能了解實際業界的狀況,非常有趣。

三.  訪談時,盡量問過去的使用經驗,而不是要使用者想像。這我頗有同感,因為我們應該是從使用者的使用經驗中找到洞見,而不是直接問使用者:「你覺得怎麼改進比較好?」一來是因為,這樣就等於把設計師的工作不負責任地丟給使用者;二來是因為,使用者通常沒有設計或產品的先備知識,而且能思考的時間也非常短暫,往往提出來的問題都不是真正核心的地方,甚至有誤導方向之虞,不可不慎

那這次的演講也是本課程最後一次的演講,那這個演講課程不但能聽到很多關於業界的現況,更重要的是能促進自己的思考,謝謝各位演講者以及老師!讚!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陳威宇老師 / D10410801


今天的演講者Dix  chen來自Pic Collage的一位設計師。他給我們分享了他在設計與設計工作上的一些心得。Dix chen之前在大公司裡面工作短短數月,但是他發現在小公司上班有更多的優點,比如工作自由、隨時可以修訂工作流程和可以使用最新的科技技術。『精實創業,敏捷開發』。

他給我們介紹了他們每週的工作流程,在Pic Collage每週都更新軟體版本、把每個功能都使他們mvp、每週都有用戶訪談。Dix chen的思想也同時有著變遷,從一開始滿足客戶的需求到滿足主管的需求到最後滿足使用者導向的產品設計。

然而,如何讓設計更敏捷呢,dix chen給我們介紹他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定的工作量。他給我們介紹他的方法:隨時回頭檢視工作流程、大膽嘗試新的設計工具、學習工程師的思維。他也給我們展示了他所認知的uiux的設計金字塔。最底層是使用者的認知需求、其次是目標族群的多數需求、工程師的技術需求、專業玩家的深度需求,最高層是設計師的自我實現。

在他的講座中,讓我獲得幫助的部分是在他談到訪談技巧的時候,他說訪談的技巧首先是要多溝通、多讓訪談者表達心中的os;然後是多問開放性的問題,少對訪談者問是非題、判斷題;在是多詢問並重複敘述使用者的想法,並分析使用者的操作流程;最後是盡量問使用者過去的使用經驗,取而代之的提問者的憑空想像。由於我們設計師基本上在每一個設計案例中都會涉及到訪問的技巧,那麼在這裏dix chen給我們分享的這個經驗對於我來說很適用。

最後謝謝老師給我們在這個學期里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這麼多的機會,讓我們聽到來自不同領域的各種聲音和分享。謝謝。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楊宙航老師/ M10410208

隆達的工業設計團隊負責人,演講過程中楊宙航老師談到他是從油土雕琢去掌握外型設計的,純視覺傳達設計系的我碩是班也接著念工商業設計所商設組,一直走純平面的我,對於這些實際操作產品的流程,從零到有,一直滿懷著好奇心,到底是需要經過多少工序才能完美成型。聽了真的直讚嘆,希望自己也能利用還在學,動手嘗試做看看,畢竟造型的美,都是需要靠實際演練操作才能懂它的惟妙惟肖,做中學,學中做,是很重要的一環,跳脫傳統工業設計轉而進入設計體驗的層級,真的很創新。

楊宙航老師也提到,Pandora從兩年前開始發想,靈感來自新竹的夕陽,色彩千變萬化,他希望把這樣的美帶進室內。其間行動APP軟體技術也漸趨成,再搭配隆達上下游垂直整合技術以及多年國際大廠代工經驗,才創造出這款結合光學、無線通訊、人機介面、機構設計的創新燈具。Pandora上半年已在LED界盛事的德國法蘭克福照明展展出。又是一場很有啟發的演講。

林雍順老師 / M10410208

         TOAST居家生活品牌創辦人林雍順總監,將居家生活用品結合了不同的素材,融入方便簡潔的設計,讓平凡的生活用品不再平凡,演講中提到:「能夠將自己的想法結合工作而且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努力,對他來說是最快樂的事!」這份從工作及生活中得到的快樂成為了TOAST品牌不斷精進,突破的動力,設計隨著生活改變,他們則在設計作品中發現原來居家生活也能充滿無限的設計想像。
  台灣人一般的工作型態及生活步調是繁忙且快速的,但林雍順總監也觀察到,台灣人總能在忙碌的生活中透過一些生活用品或是一個短短的下午茶時間,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及一個對生活的概念。
  TOAST的創立之初,也把他們對生活用品的概念放進去,「生活用品不需要太多的設限,可能隱藏一些設計師想要表達的概念,但還是要把生活用品的使用方式或定位交給使用者去定義。」吐司是一種親民的食物,可以根據使用者不同的喜好,加入不同餡料,做成一道道風格各異的美食,這就是TOAST的品牌概念,也是他們最想讓大眾了解的。
從代工起家一路到自由品牌做到零售代理,他們用自己的步調,一步步為公司打下基礎,創造每一個階段的可能性。「雖然創立一個品牌很辛苦,但這也是他們想要長遠發展的目標。」
        對於TOAST的品牌定位,林總監分享:「我本身就很喜歡居家設計的產品,一個國家的創造力或是生活美學還是源於平常會接觸到的生活用品,我們希望能將這個生活的理念從台灣開始慢慢推向全世界。」他們想法訴說著只要能努力比想法呈現出來,都能有機會把這種風氣帶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