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達工業設計負責人楊宙航先生,主講主題討論新時代設計師的多重角色,在業界一開始設計滑鼠的他到現在成為te設計總監的他。起初因為自己熱愛汽車設計,而在大學時期實學習,因此有著跟別人不一樣的刮油土技巧,因此在工作時比其他同仁還多一個油土製作模型的長處,讓他的作品一直被客戶所關注,讓高感性與高理性的設計得到認可。
在滑鼠設計相當成熟後,老師轉戰LED燈具市場,並且成立設計部門。其中,老師分享經營設計部門的方法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他找了男女各半、不同教育體系和學習背景的設計師,在多元的設計環境中互相學習,並體驗生活,增進對方的生活經驗,擴大生活圈,因為「好的設計不會只出現在桌上,不快樂做不出好設計,不懂生活不懂好設計」。老師認為「不快樂不會有好設計」,因此在團隊的管理上,只要有達成該有的進度,就可以發展別的項目,並鼓勵大家交流、分享生活,好的設計不是坐在桌前就會有的,老師也說設計沒有天才,只有不斷的嘗試,並找出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思考設計。
不管市場、科技、價值如何的變動,唯一不變的是對人的關心及理解!很感謝楊宙航老師的分享,讓我得到很多對設計新的看法與見解!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姚美玲老師 / D10410801
今天的演講是來自趨勢科技的使用者經驗設計部經理姚美玲小姐以及來自他們部門的資深設計師。今天的演講者給我們介紹了很多關於ui designer的設計經驗和設計心得。Ui designer在設計工作中很多時候都是在做溝通這樣一件事。Ui 也是和使用者溝通的一個工具。他們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完整的設計流程。一共分成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Research和Plan。在做設計之前有需要考量很多事情。比如,需要達成的目標?需求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是這樣的介面?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使用者是誰?在發現了問題之後,哪些問題是需要被重視的?客戶也許需要的是中間這個Performance。讓客戶有高滿意度。在這個階段重要的是需要有遠見,同時也需要展示公司的影響力。

第二個階段是Design和Validate。可能設計師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可以需要很多意見,也可以通過詢問設計團隊和部門其他人員的溝通得到交流和意見。這裏有很多方法可以通過找Beta manger、Pr、設計顧問公司等等幫我可以問意見。但是這裏可能有一些困難,時區的差異、語言的問題等等。這個階段重要的是需要有同理心,去了解客戶的需求;需要有彈性,試著去提出不一樣的設計方案。
第三個階段是Implement和Test。這個過程中需要建立對彼此的了解。Designer也需要知道一些開發的技術。技術人員和設計師有時候溝通也會有困難。可能開發人員可能會過分專注於自己的角度和考慮一個自己容易開發的角度。這個時候就應該和開發人員溝通。讓開發人員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考慮。當設計做完之後需要繼續追蹤使用者的使用狀況。比如現在可以用ga去追蹤使用者使用產品的狀況,可以通過雲端資料去了解後台的使用狀況。
姚美玲老師 / M10210105
這次的演講者為趨勢科技使用者經驗設計經理姚美玲小姐,演講主題為使用者經驗設計實務分享。基本上,現在使用者經驗的流程大多都分為使用者經驗研究(UXR)、使用者經驗設計(UXD)和使用者經驗驗證(UXT),趨勢科技也是很完善地運用這些流程。然而,這場演講除了讓我們比較了解到業界的實際運作狀況外,也聽到兩個有趣的點如下:
一.「我們有時會以遠端的方式來跟使用者作測試。」我知道這是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的妥協之道,不過滿有趣的。好處是可以快速地收集各國使用者的訪問資料,壞處就是這些資料可能不這麼完善,因為如果作使用者測試,基本是需要觀察使用者全部的動作跟錄影的,因為有些隱晦的資訊是藏在使用者的動作之中的,例如使用者跟你反應覺得這個功能不錯,可是身體卻表現出不耐煩的訊息,那這似乎就是個善意的謊言。那一個方法本來就是有好有壞,能否利大於弊才是需要思考的重點。
二.「因使用者比較難以邀請到,所以不會直接去訪問使用者,而是訪問使用者代理人(user
proxies),例如業務、經銷商等等。」先不論這種方式是否利大於弊,反而是其中的專家主觀性(expert subject)頗發人深省。專家主觀性這個概念是由Jeffrey Bardzell和Shaowen Bardzell在Humanistic HCI這篇論文中提到。專家主觀性大致的概念係一個領域的專家經過多年的經驗和知識的內化,能夠提出一個有價值意見,甚至是出於直覺。舉個例子: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照片如何決定,絕不是讓網友投票,而是讓少數攝影菁英決定,因為網友所提出意見基本是沒甚麼價值的,因為他們的先備知識以及所看過的攝影作品都很不足。此時,專家主觀性的價值就突顯出來了,因為專家之所以為專家就是因為他們的內涵累積足夠,能夠提出比一般人更有價值的意見論述,儘管有時他們也無法具體明述出挑選得原因,不過這也是他們常年累積下來的美感所致,雖然有過於主觀之虞,但依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價值。那回歸到原本的問題上,使用者代理人某一個程度上也具有專家主觀性,因為他們長期跟客戶互動,說不定比直接去訪問使用者更能挖掘出好的洞見,不過也有可能過於主觀和一廂情願。至少這種將專家主觀性應用於使用者經驗研究的思考是之前從未想過的。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18
楊老師將汽車設計的精神加入滑鼠設計,透過油土直接做造型,以逆向的方式創造出不一樣的可能,讓我覺得很驚豔,以往我們總是sketch、3D、接著草模測試才進入最終的精緻模型,其實改變做事的順序會有意外的結果!
最印象深刻的是GE(General Electric Company)通用電氣公司的案例,楊老師不吝嗇地秀出當時的簡報,不論是說故事的能力還是設計技巧都讓人打從心底佩服!雖然最終的設計是一項產品,但簡報一開頭並不是市場分析、產品背景,而是從LOGO的故事作開場白,將GE的LOGO元素萃取出來作為產品的設計元素,成為GE產品中的最大特色,讓原本在功能性就已具代表性的產品附上更高的價值!我想這也是一種將品牌精神注入產品的一種方式吧。
楊宙航老師/ M10310116
隆達工業設計總監楊宙航老師,在之前就已經是他的FB好友,他不斷地會在板上po大量的設計品並講解她對產品的想法,剛好這次的演講來聽聽老師自己的產品,老師提到他在業界一開始是設計滑鼠。因為自己熱愛汽車設計而且自己在大學時期有學習跟別人不一樣的刮油土技巧,因此在工作時比其他設計師多一個油土製作模型的長處,而讓他的作品一直被客戶所關注,讓實務面與感性面的設計得到老闆與業主的親賴,在滑鼠設計相當成熟後,老師轉戰LED燈具市場,並且成立設計部門。老師分享經營設計部門的方法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他找了男女各半、不同教育體系和學習背景的設計師,在多元的設計環境中互相學習,並體驗生活,增進對方的生活經驗,擴大生活圈,因為「好的設計不會只出現在桌上,不快樂做不出好設計,不懂生活不懂好設計」。老師認為「不快樂不會有好設計」,因此在團隊的管理上,只要有達成該有的進度,就可以發展別的項目,並鼓勵大家交流、分享生活,好的設計不是坐在桌前就會有的,老師也說設計沒有天才,只有不斷的嘗試,並找出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思考設計。不管市場、科技、價值如何的變動,唯一不變的是對人的關心及理解。
楊宙航老師 / M10210117
「設計的核心在人非物,技術會不斷地改變,唯一不變的是對人的理解,技術再變還是可以做好設計,因為設計最終的目的始終在人。」這是本週楊宙航老師在設計界打滾多年的精彩分享,也是我覺得不止是做設計、甚至做任何事最重要的地方。對人的理解、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跳脫框架激發更多想像。
楊老師講述了他從求學到工作、擔任設計師到經營品牌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反骨叛逆的心對他在設計上的影響。老師注意到滑鼠跟車很相似,是高理性、高感性的產品,在設計的過程中,找出物件的關聯,把汽車設計的元素帶入滑鼠,讓滑鼠有曲面與線條感,並且用逆向的設計流程(油土配合sketch)完成一個個概念設計。在此他也提到,大家除了欣賞別人的優點以外,也不忘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善用自己的優勢,才能在必要時刻好好表現。
在滑鼠設計相當成熟後,老師轉戰LED燈具市場,並且成立設計部門。其中,老師分享經營設計部門的方法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他找了男女各半、不同教育體系和學習背景的設計師,在多元的設計環境中互相學習,並體驗生活,增進對方的生活經驗,擴大生活圈,因為「好的設計不會只出現在桌上,不快樂做不出好設計,不懂生活不懂好設計」。我認爲這相當重要,畢竟學習設計不只是在自己圈內切磋,而是嘗試了解不同領域、培養不同興趣,有多方的認知經驗,才能對自己的能力有幫助。
老師提及許多做品牌接觸到的有趣經驗,但最終不外乎對於人的了解,像是設計燈泡包裝,了解女性對美、化妝顏色燈光的在意,也可以拓展燈泡的新市場;訴求演色性佳的燈泡有益兒童對顏色的敏銳等等,最終都是來自對人的了解,所以才懂得人的需要。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23
這次的演講者是隆達集團的楊宙航老師,這次的演講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老師在學習設計的過程,以及成立自己的設計工作部門的過程與當時的狀況,第二個部分是在這些過程中得到的心得與想法。楊老師一開始因為喜歡汽車而學習工業設計,雖然第一份工作不是設計汽車,但他將自己對汽車的熱情和設計經驗用於滑鼠的設計,因此設計出獨特風格的滑鼠。在當時3D繪圖軟體不盛行的年代,大多的設計師只能從繪圖或是模型實作來嘗試不同的造型,而他用自己擅長的油土塑型土,找出最有手感、最合適的滑鼠造型,做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產品。
後來公司讓他有機會可以成立自己的部門,老師抓住機會,並做了一個實驗,讓辦公室有一半的男生和一半的女生,讓團隊的組成更有變化,並測試這樣的團隊是否能創造出更多元豐富的設計,而實驗的結果也從團隊的產品銷售與國際獎項中證明了團隊的組合是成功的。老師認為「不快樂不會有好設計」,因此在團隊的管理上,只要有達成該有的進度,就可以發展別的項目,並鼓勵大家交流、分享生活,好的設計不是坐在桌前就會有的,老師也說設計沒有天才,只有不斷的嘗試,並找出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思考設計。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13
本周的演講者是隆達工業設計團隊負責人楊宙航老師,老師首先介紹初期一系列的滑鼠設計,因為自身對汽車的喜愛,及叛逆的性格,而設計出擁有汽車線條氣息的滑鼠。每個設計不僅僅是在電腦上作圖,而是以刮油土的方式一步步推敲造型,所謂「設計並沒有天才,只有努力不懈的人」莫過於此,老師描述工作初期時需早出晚歸,每天還會準時五點起床唸英文! 如此的用心及堅持著實令人佩服!
我很喜歡老師對設計及生活的想法,「沒有生活的設計師做不出好設計」!老師提到他帶的設計團隊是全公司最會「玩」的部門,團隊中的每個人會定期分享生活趣事,並彼此交流,同時也參加許多活動充實人文素養,雖沒有日以夜繼的熬夜加班,一樣有亮眼的成果!
老師說設計是以「人」為出發點,菜鳥設計師彼此會討論工具的運用及操作;稍微資深一點的設計師彼此會討論造型模具等;而領導者之間彼次之間討論的是與人相關的事,如社會趨勢等等。不管市場、科技、價值如何的變動,唯一不變的是對人的關心及理解!很感謝楊宙航老師的分享,讓我得到很多對設計新的看法與見解!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06
楊宙航老師是隆達工業設計團隊負責人,這次來分享關於新時代設計師的多重角色。這樣的議題背景是,現在的設計師都必須多工,都必須要有不同領域的背景知識,我們不能只是會畫sketch、會建模,更要能瞭解更多不同層次的事情,以應變瞬息萬變的情況,這些事情好比管理、好比行銷或者商業模式等等,也因此我們能發現,越來約多的設計師捨棄進入大公司,而選擇自行創業或進入新創團隊,以吸收更多更廣的知識。
講師在眼前開頭便提到他非常喜歡汽車的故事,為了實現他的汽車設計理念,一步一步地去瞭解去解決,一步一步地把所有面臨的問題給解決,並說服老闆開發。楊講師雖然以簡單的語氣在陳述這些故事,但我們能從故事出感受到這段過程的不易與困難,也看到堅持一段努力的事情是多麽重要。
楊講師也提到,設計師不是光坐在辦公室,必須去體驗生活,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創造出被需求的產品。直至今,許多得講者都提過相同的告誡,我想,這也是我們每個學生正努力去平衡的目標。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12
本次的演講邀請到了隆達工業設計總監楊宙航老師。「我就是叛逆、不按常理出牌」這句話展現出了楊老師的精神與生活風格,整場演講也生動活潑,十分有趣。起初老師先介紹了自己的工作經歷,楊老師在大學畢業後進入了BENQ公司,開始了滑鼠設計的工作。也因為自身對於汽車的興趣,而把滑鼠融入了汽車設計的元素,創造出了獨特的風格。在模型製作上更是親自使用了油土塑形,展現出了3D繪圖中無法表現的細節,而當時在公司裡未曾有過這樣的設計模式,是楊老師開拓了這樣嶄新的設計流程。老師也強調自己的個人特色就是會融入自己的想法,產品除了兼顧實用與美感,也必須明確的闡述設計的與眾不同之處。而在設計過程中嘗試各種不同的新方法與跨領域的合作,將會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沒有生活的設計師做不出好設計」。無論是設計師或是各行各樣,拓展生活經驗都是十分重要的。對於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認識與斬獲都將成為我們創作的靈感來源,哪怕只是微小又平凡的經驗,都有可能會創造出無限的機會。設計品最終是要給人使用的,以人為本、貼近生活與市場,了解人們的需求都是設計師應具備的條件。回歸人的原點,重新檢視,改變視野、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激發起內心的巧思和創意。
「沒有生活的設計師做不出好設計」。無論是設計師或是各行各樣,拓展生活經驗都是十分重要的。對於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認識與斬獲都將成為我們創作的靈感來源,哪怕只是微小又平凡的經驗,都有可能會創造出無限的機會。設計品最終是要給人使用的,以人為本、貼近生活與市場,了解人們的需求都是設計師應具備的條件。回歸人的原點,重新檢視,改變視野、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激發起內心的巧思和創意。
楊宙航老師/ M10410120
這次的演講者是隆達集團的楊宙航老師,他介紹了自己踏入設計界的過程,以及成立自己的設計工作部門的歷程。楊老師一開始是自己不斷在做汽車設計的領域中探索,並用此經驗設計出獨具特色的滑鼠。他指出設計沒有天才,只有不斷的嘗試,利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思考設計,則是朝著成功前進的方向。而且楊老師提出汽車和滑鼠都是利用同一種的設計概念,即是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產品。
而現代的設計師已不像過去的單純了,在過去設計師只需要做好自身專業的部分就夠了,但面臨時代不斷的進步與改變,設計師需要了解更多的層面才能應付各種瞬息萬變的情況,像是管理、商業模式、行銷等,因此設計師的身分變得越來越多元,不再只是一個建3D模型、畫草圖的專業人員,而是能提出解決方案,甚至策畫創新的商業模式,並跨領域的學習其他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老師說他自己叛逆、不按常理出牌,有非常怪異的特質,大概是因為這點才跳來念設計,讀了發現原來怪咖這裡更多、思考更多元,淘汰速度很快,追求的東西只有多還有更多、精還要更精,雖然現在還年輕亦正在學習的路上,不過他意識到事物背後不變的根本就是變,最後老師也提到在台灣有那麼多優秀的技術,足以提供全球各地廠商的需要,而大家卻只有幫人做事的份,其實頗吊詭。現代人一昧的想要往外看,卻忘記台灣的美好。而像當年的老師放棄去國外念書決定待在台灣,使用台灣的優勢,如今卻因為他的努力可以走遍比當年更多的地方。
姚美玲老師/M10410302
趨勢科技,讀國中時是我選用的品牌之一,也是因為知道是國產品牌而選用的軟體,今天分享溝通的重要性,如往常其他設計師提到的,設計不是一人單打獨鬥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越是有效的溝通對與產品的開發準確度越有利,透過溝通,不同角度的人與人之間的默契也會漸漸培養起來。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這本書中提到過,公司錢賺最多的、最有影響力、號召力、領導能力的,不是埋頭苦幹技術一等一的高手,是一人獨霸、能控制、疏通整個工作流程的人,可見溝通能力的重要性,這是人類歷史上不變的規則,如同今天講者說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同樣的道理,說話是門藝術,不然就不會有歷史上,秦國的張儀被稱作三寸不爛之舌的說法了,口才的影響之大也由此可見。
而大數據是時下兵家必備的兵器,透過觀察分析數據,也能讓公司內部的人明白趨勢,一起找出做法,而不用擔心揣測,並加速工作進程,避免不必要的爭端,以利各部門相處融洽,不過員工基本態度還是最重要的,因為不可能期待老闆好(可遇不可求),要是態度好還不能軟化環境就再想辦法,好的態度也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有機會飛得高、飛得遠的關鍵。
講者十分熱情,也是講者最多人的一次(老闆也在?),連去實習過的學長也出現,雖然我一個做動畫的,個人感覺蠻違和的,還是謝謝講者分享業界狀態與經驗。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這本書中提到過,公司錢賺最多的、最有影響力、號召力、領導能力的,不是埋頭苦幹技術一等一的高手,是一人獨霸、能控制、疏通整個工作流程的人,可見溝通能力的重要性,這是人類歷史上不變的規則,如同今天講者說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同樣的道理,說話是門藝術,不然就不會有歷史上,秦國的張儀被稱作三寸不爛之舌的說法了,口才的影響之大也由此可見。
而大數據是時下兵家必備的兵器,透過觀察分析數據,也能讓公司內部的人明白趨勢,一起找出做法,而不用擔心揣測,並加速工作進程,避免不必要的爭端,以利各部門相處融洽,不過員工基本態度還是最重要的,因為不可能期待老闆好(可遇不可求),要是態度好還不能軟化環境就再想辦法,好的態度也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有機會飛得高、飛得遠的關鍵。
講者十分熱情,也是講者最多人的一次(老闆也在?),連去實習過的學長也出現,雖然我一個做動畫的,個人感覺蠻違和的,還是謝謝講者分享業界狀態與經驗。
姚美玲老師 / M10410104
這週演講邀請到趨勢科技公司姚美玲老師,為我們介紹趨勢科技以及使用者經驗設計。趨勢科技可以說是一間設計防毒軟體的公司,但除此之外,他們也十分重視使用者經驗的研究與設計。因為設計防毒軟體,並不是像ㄧ般人所想像的那樣,只是按下一個按鍵,就可以產出對所有族群,都合適的防毒軟體。在這場演講中,更加了解UI,UX的工作內容與設計工具,其實在未來數位化、行動軟體盛行的時代,每個人也必須了解基本的UI與UX的觀念,設計才能更加有系統。
趨勢科技非常「重視客戶」,其中,公司文化包含「服務客戶、接受挑戰、團隊合作、勇於創新、直接信賴」,客戶族群涵蓋Home user、Small Business、Enterprise & Midaize Business三種客群。也因為這樣,要服務不同的客戶,就必須了解客戶的公司背景、類型、細節,才能產品更加符合他們需求的防毒軟體。
在趨勢科技裡,執行小組分為UI Designer:專注於使用介面的設計,且需要思考「UI Wireframe」以及「UI Flow」、UX Researcher發掘使用者的需求、Visual Designer負責圖面視覺化的溝通、Writer撰寫所有需要的文字、Front-End Develop製作可操作、使用的介面。他們說,身為一個UI Designer大部分的時間,需要Collaboration和其他人合作,因為User Interface不是單靠一個人就可以產出合適的好產品,所以和其他人溝通討論是非常重要的。
由於,以往自己只有嘗試過產品設計,雖然有跨界合作的經驗,但還是著重和科技技術領域的人員合作;雖然也有設計過產品的UI界面,但對真實的UI領域的認識是少之又少。這次演講,除了聽姚美玲老師分享趨勢科技,也很興奮能夠聽到他們如何執行UI Project。要設計一個好UI大致上可分成三部分,第一步Research & Plan、第二步Design & Validate、第三步Implement & Test.
在第一步研究計畫階段,重點是釐清真正問題點和需求,並且要通盤考慮(From end to end),更要透過各種方法接觸真實的使用者,了解目標族群,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遠見」。第二步設計和驗證階段,必須集合大家的意見在產品,這時候工作營就是一個相當合適的機會,你可以深入了解各方的看法,而且也可以收集不熟悉的對象幫你測試,因為這樣才能驗證出UI的好與壞,在這個階段要保有同理心,才能真正感受到使用者的需求,以及也要保持彈性,讓自己維持思考不同的解決辦法。第三步,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保持合作與持續的了解使用者,透過後臺遠端的監控,才能更了解使用者的狀況,更能針對使用的缺陷達到更好改善。
雖然UI領域對我來說不是那麼的熟悉,但是如果能更加認識,一定可以增加產品設計領域的廣度。很榮幸能夠藉著這次的機會,了解越來越蓬勃的User Interface產業。
姚美玲老師 / M10410109
趨勢科技 企業用戶使用經驗設計
趨勢的前輩們重新帶我們理解UI/ UX的設計,因為本身工作過的產業別屬於傳產領域,所以並不清楚UI的內容與內涵,所幸在今天的演講得知了「UI Flow」與「UI Writeframe」這兩種工具,讓我大開眼界。
UI的開發流程為1.Research/
Plan 2.Design/ Validate 3.Implement/ Test三個步驟。研究與計劃就是從了解PM的需求或者使用者的需求開始,改變自身的看法來了解工作內容,並做跨領域配合設計。這個部分與設計產業中的開發流程相似,但也包含了以使用者中心為主的思考方式與開發方式。第二的設計步驟,將需求轉譯,轉成設計與視覺上的符號,並保持對使用者的同理心與設計上靈活性。第三為最重要的使用者測試與驗證,這點與除了內部研發團隊的測試之外,已包含遠距離的線上使用者。前輩們提及因為有語言及時差的差異,並須透過英文向不同國家的使用者討論界面設計的問題。因此,語言能力在研發過程上次非常重要的。例如以軟體後台來了解使用者對於介面的使用程度,做資料的蒐集。這產生一個問題,「要如何來定義要蒐集什麼資料?」。前輩們用一句話點醒我們,「產品的本質。」。因為產品的價值不同,所需定義的假設也不同,如果沒跨出第一步假設,後續也無法修改產品。如電子商務一樣,設計師改變介面後,需透過後台軟體來了解自己的修改是否有提問,再進行另一次的修改。這表示,重複的驗證與測試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趨勢科技的團隊有來自不統領域與背景的專家,要如何透過溝通來了解彼此所關注的重點與看法?方法為退一步後,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或者提高問題的層次至使用者身上。思考的方法值得後輩們在往後的工作上用到。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楊宙航老師 / D10410802
此次的演講者是來自隆達集團的楊宙航老師,他介紹了自己踏入設計界的過程,以及成立自己的設計工作部門的歷程。楊老師結合自己做汽車設計的經驗設計出來的滑鼠產品有著非常獨特的風格。他指出設計沒有天才,只有不斷的嘗試,利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思考設計,則是朝著成功前進的方向。而且楊老師提出汽車和滑鼠都是利用同一種的設計概念,即是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產品。在滑鼠設計的過程中楊老師得到很大的啟發,他指出開始的設計定義會對產品最後的實用性影響很大。好的設計想要被大家青睞或是有好的銷售量等等,對公司經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同時楊老師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設計的經典往往比設計師本身來得長壽」,提出「設計經典的生命是什麼?」「人文是什麼?」,這些皆能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並且一再被提起、討論、對照的價值,這樣的價值必須是來自人文的,比如老師設計給女性的燈泡作品,這討論的不是燈泡壽命、功率或節能,而是女性在使用燈泡這個產品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不一樣的用法與情境,於是設計師從這人文的脈絡中提取價值,設計出創新的產品。
最後,回想楊宙航先生提出的「不快樂不會有好設計」、「設計師一定要會玩」等等的觀點,個人蠻贊同的,這讓我聯想到原研哉先生的一個觀點「我是一個設計師,但不代表我很會設計,我只是個懷有設計理想而生活的人」。感謝老師這次的分享!
同時楊老師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設計的經典往往比設計師本身來得長壽」,提出「設計經典的生命是什麼?」「人文是什麼?」,這些皆能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並且一再被提起、討論、對照的價值,這樣的價值必須是來自人文的,比如老師設計給女性的燈泡作品,這討論的不是燈泡壽命、功率或節能,而是女性在使用燈泡這個產品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不一樣的用法與情境,於是設計師從這人文的脈絡中提取價值,設計出創新的產品。
最後,回想楊宙航先生提出的「不快樂不會有好設計」、「設計師一定要會玩」等等的觀點,個人蠻贊同的,這讓我聯想到原研哉先生的一個觀點「我是一個設計師,但不代表我很會設計,我只是個懷有設計理想而生活的人」。感謝老師這次的分享!
楊宙航老師 / D10410101
本週請到隆達工業設計團隊負責人楊宙航,主講的主題是新時代設計師的多重角色,這講題很有趣也很有意思,因為過去設計師只需要做好自身專業的部分就夠了,但面臨時代不斷的進步與改變,設計師需要了解更多的層面才能應付各種瞬息萬變的情況,像是管理、商業模式、行銷等,因此設計師的身分變得越來越多元,不再只是一個建3D模型、畫草圖的專業人員,而是能提出解決方案,甚至策畫創新的商業模式,就像這幾年許多的設計師不再以進入大公司為目標,而是去自創品牌開創新事業,並跨領域的學習其他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一開始講者便說道:「因為非常喜歡汽車設計,因此在滑鼠繪畫設計過程中,無所不用其極地將汽車的造型線條及語彙置入於滑鼠外觀造型上,並將汽車刮油土的開發流程移轉到滑鼠的模型製作,另外,為了堅持設計的原創性,親自去尋找能解決製成的廠商,這也說明了當你要捍衛你的設計構想時,也必須有一定的把握能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而不是一股腦的推給製造部門試圖從結構解決,才能說服老闆願意開發。」過程中,楊老師提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人文是什麼?「人文」真的是一個大學問,多數人耳熟能詳,但要回答起來似乎很困難,而我認為人文在傳統的意義是重視人的尊嚴,強調人的價值,涵蓋了與人的價值、人的意義等相關的學問,構成了關於人的價值和精神表現的知識,引導我們去思考人生的目的和價值。 因此,「人文」的培養可以幫助設計師在思考設計的意義與目的時既已存在的價值,不只是外觀形態上的表現是可以蘊藏內涵與文化在裡面的,像是傳統工藝師的作品上,便可以看到蘊含著許多精神與文化及生活風格,並經過時間淬練而成,不只是將看似有趣的圖騰印製在杯墊或陶器上就叫文創商品。
楊老師提到設計師不是坐在辦公室裡就可以想出設計,如果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又如何才能創造出被需求的產品,讓我覺得感同身受,但又有多少老闆知道創意的開發不是關在辦公室開開會就可以想出來點子,而是需要去體驗觀察發現其中的問題,最後,感謝講者分享了許多設計的思考與設計管理上的策略。
楊宙航老師 / M10410302
活的快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人人向往,楊老師給了一個標準示範,身旁也有一群能力高強又快樂的怪咖,工作環境也是罕見的男女均等,對未來仍有不確定的我來說十分有吸引力,未來設計師的環境可以料想的是小工作室接案是常態,大型企業將非歸宿,有不有名便是取決能否標到案的關鍵。
叛逆、不按常理出牌,自己是覺得有這樣的特質,大概是因為這點才跳來念設計,讀了發現原來怪咖這裡更多、思考更多元,淘汰速度很快,追求的東西只有多還有更多、精還要更精,雖然現在還年輕亦正在學習的路上,不過先意識到必須找尋事物背後不變的根本,才能安心站穩腳步似乎也不是壞事,相對也就更希望以後能過得像老師一樣的生活,而不單單是追求這些永無止境的事物,可以常出國、準時上下班、不太需要爆肝,又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設計自不自然來自觀察力到何種程度,老師提到燈具不是只有亮而已,亮度勻稱也很重要,這讓我聯想到動畫的打光也很注重這點,大自然的光本來就有層次,沒漫射光反而容易覺得人工,把生活中的事物帶入設計中,也是拉近距離跟提升自然度、降低違和感的方法,像女性話的燈泡設計,帶入生活中化妝的體驗,就像買化妝品。
最後台灣有那麼多優秀的技術,足以提供全球各地廠商的需要,卻只有幫人做事的份其實感覺頗吊詭,而其實自己人也很少發現住在這麼方便的地方,一昧往外看,像老師當年放棄去國外待在台灣的想法,當時可能會被人認為可惜,如今卻讓人羨慕走遍世界各地,可見待在台灣其實還是很好的,未必會沒有機會只能蹲辦公室,完全是看自己怎麼走。
林雍順老師 / M10410105
這次有請的是Toast Living的林雍順老師,他說原本公司是做不銹鋼廚藝用品,而後逐漸改變型態開始著重在生活產品,而在2007年成立Toast living 以一片白吐司來表達他們品牌的涵義,白吐司是個食材可以依照著不同料理方式而展示不一樣的風味,剛開始有一定產品量後就開始參加各國展覽去拓展自己的品牌價值,而且想要設計出有別以往台灣家居設計的產品。並且在參加展覽的過程中摸索產品要如何報價、如何拓張品牌,在這裡也看到他們2015在法國 Ambiente, Frankfurt、巴黎 Maison & Objet 參展,與各家知名國外家居精品一起參展,非常得厲害。從開始到現在,透過一些媒體報導與忠實顧客的增加,慢慢的將品牌擴展開來,並且也有和一些米其林餐廳和做,在高級餐廳展現產品並給更多人體驗他們家的產品。講師也以這些年做的經驗並更我們分享以市場與品牌的方面分析:從市場來看,歐美家品品牌眾多,突破競爭不易,在地生產成本較高,市場競爭力不足,缺乏行銷資源,品牌知名度難以提升。而在品牌優勢上,發現台灣其實是擁有豐沛設計師能量,並且會掌握這個優勢持續與設計師與工藝家合作,並且也積極的參與跨界合作,強化品牌行銷動力。
茶器方面有很好的成就,並且善用附合材質去變化產品的質感,而且我個人非常喜歡喝咖啡,手沖咖啡的器具讓我非常喜歡,暨簡單又美觀。而且講者帶了一個很奇特的觀點,原來亞洲是手沖咖啡的大宗,這樣的印象對我來說是很新的。Toast擁有插電的薰香,與不插電的擴香,運用紙材質的變化,讓擴香的型態有更多變的樣式,我覺得很可愛希望擺在床頭。
而且合作設計師方面有兩個八月、周育潤、香港設計師利志榮,與利志榮設計師成功合作的手沖咖啡濾器,用紅銅色不鏽鋼與簡單的結構展現出不同的風味。材質的發展,從陶瓷的多方嘗試,慢慢的也開始開發玻璃的材質,而且從多種文化來設計產品,讓工藝的手法無國界,甚至與日本工藝師合作,有更多不一樣的產品呈現。在生活居家方面配合的設計師還有ABEI、伊藤篤臣推廣台灣阿里山的咖啡豆的特製,台灣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共存的國家,所以在開發產品上一樣以多元來展現。
做品牌來講,行銷的比重是大於設計的,在一個品牌的產品開發,應該是先以企劃來觀看今年產品的產出,應該是先以市場需求做出企劃在去開發產品,而往往台灣是倒過來進行的。品牌識別上要如何控制這點,Toast所說出的想法,我還蠻認同的,就在於品牌對自己產品的定位,對於設計師的發揮度是比較高的,並且認為與以歐洲設計品牌做相同的定位,不同的設計師展現出的風格不一樣,但是又不流失整體的風格,展現出的氣勢也不輸給無印良品這樣風格一致的品牌。
nest巢家居選物店銷售通路,誠品的選品店銷售通路,主打「最好親近的生活之道」,精品設計通常就只是為了收藏,而不是為了使用,所以將標語定成最好親近的原因,就是為了做出可以使用並提升生活品質的產品,而在07、08年時台灣像Toast這樣的品牌並不是很多,而透過參展結交許多有好公司,也慢慢的知道各家公司的資源,並集結各家品牌拓展通路。在國外參展的同時,參觀了許多代理許多設計產品的店家,這樣新潮的店,在國外是很多的,但是台灣卻很少,所以就想在台灣開一家選物店──nest巢家居,以木質溫暖的感覺打造店家氣氛,並販賣許多設計品牌,裡面也有台科校友開設的錫器品牌。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19
楊宙航老師提到拓展生活經驗的重要,透過生活中觀察、探索、發現、思考的過程獲得累積,因為設計的源頭絕非仰賴空泛的靈感來臨,因此多方嘗試不同的領域、學習新的事物與感受全新的認知,都是獲得設計養分的方式。從老師的言談中回想過去於業內的實習經驗,的確在工作崗位時我們不斷被製程、研發、成本等限制不斷侷限原有的設計創思,但屏除現實中的條件限制,我們仍可以自由地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信息,從任何事物及環境中得到啟發,因為設計的初心終會回歸於人。
設計如同是活的、會呼吸的生命,因而不僅僅只是嘗試學習新的事物,更能感受成長所帶來的收穫,包含與不同的人群認識,探索文化的脈絡,如此在生活中培養看事情的深度、廣度以及態度,這些每天在生活與工作中所累積的經驗,都會在無形間成為設計養分的積累,擁有精神上的富足,作品才會豐富,如同蔣勳所說的「過得像個人,才能看到美」,回歸生活以及人的原點,才能源自自身渴望創造心中的想望。
蔣勳提到「一個不識字的美濃農夫也可以很美,他看得到月光的美、看得到稻浪翻飛的美。美是最大的財富,它不會因為你的學歷而不同,而是因為你人的部份完不完整而不同。」這段文字使人回歸初心,如同楊宙航老師所以傳達的,唯有回歸人的本心,在設計的過程找到真正的快樂,才能創造別具意義的設計。
楊宙航老師 / M10410304
本次非常榮幸能聽到隆達工業設計總監的楊宙航老師來進行演講,楊老師用了非常生動活潑的演講方式和各位同學互動,而非單單只是枯燥乏味的演講課。楊老師過去在業界主要是從事滑鼠設計的單調工作,而他又是如何成為今天領導整個團隊的設計總監呢?楊老師分享這是因為他有著與其他設計師同事不同的長處,而在職場上應用周遭環境缺乏的優點融入於自己的工作之中,最終獲得客戶與長官的認同,久而久之才能有今天的地位,這正是楊老師見多識廣的能力帶來的人生契機。
「沒有生活的設計師做不出好設計」,這是楊老師給各位設計系同學的一句話,設計師並非象牙塔上的學者能夠孤芳自賞,而是應該更貼近市場,更契合生活,從人生中再平凡不過的微小經驗創造出無限的設計機會,創造力與創意往往躲在生活脈絡中最讓人忽視的一瞬間。
除此之外,楊老師分享了他對「好的產品」的看法,老師認為好的產品除了美感和功能必須具備外,必須簡單明確的闡釋設計的與眾不同之處。讓設計的核心能讓人一眼看到。此外設計並不應該是以獲獎為出發點,而是需要更貼近人們,關懷生命這才是好的設計。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16
楊老師非常注重個人的生活品質,追求工作與興趣之間的平衡點,這是令人非常羨慕的一件事。在能做到這件事以前需要不斷努力的過程,老師分享他剛進公司時製作無數的滑鼠的模型,有紙做的 ; 也有油土做的,令整個設計部門驚艷他的毅力。老師強調:設計沒有天才只有努力不懈於實作的人。這也是老師爬到今日位置所能享受他所喜歡做的事情的付出。
而老師現在自己掌管一個設計部門,裡面的設計成員背景很多元,因為老師相信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可以帶來不同的創意激發,擴展自己的生活,也能讓彼此的生活脈絡外擴。他們每個禮拜也會分享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沒有限制類型,可以是旅遊 ; 可以是公仔,透過這樣的分享讓他們更貼近彼此的生活,因為不懂生活的人做不出好的設計,這也是老師在實踐這樣的作法後,得到的結論。
老師最後也強調設計的核心在人不在物,因為技術、科技會不斷改變,必須對人有透徹的觀察與理解,掌握人的需求,才能設計出對的東西,所以透過對生活品味的培養,如何欣賞周邊的事物,都是老師認為重要的設計資產。也因此老師才能設計出許多得獎的作品。非常感謝老師精彩的演講尤其是被放生在歐洲的那段經歷,太羨慕了!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24
對於學產品設計的人來說,楊宙航這位設計師,可能會有感覺,好像隱約聽過,但如果說到羊麥克,大家可能都會一致點頭。常常在facebook裡看到楊老師分享許多的設計案例,當然也看到老師對於設計的堅持與理念,還有對於大環境的看法..等。這是第一次聽老師的演講,當然最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設計方法。對於產品設計師來說,幾乎大家都是一支筆、一張紙,進行產品發想繪製,但老師卻是用油土進行發想,當中老師也訴說油土的本質(好塑形)與使用它能帶來什麼好處。過去曾經熱愛使用油土進行模型製作,也玩過交通工具設計,所以非常能體會老師說要訴說的想法。
設計的核心在於人,而不在於物,科技會變、市場會變、美感價值會變,唯一不變的是對人的理解;而設計要快樂才能設計出好東西,這兩句話我想貫穿了許多設計者得思維。過程中老師也舉了許多設計案例,而讓我為之一亮的就是一系列的燈具設計,無論是在產品細節或是產品表達,都是非常精彩的,當然某些產品剖面的表現方式更是呈現出一個產品的價值。而最讓我驚訝的還有一點,老師竟然設計過apple的滑鼠,雖然經過apple的修改,但已經無所謂了,反正只能說超猛就是了。
設計的核心在於人,而不在於物,科技會變、市場會變、美感價值會變,唯一不變的是對人的理解;而設計要快樂才能設計出好東西,這兩句話我想貫穿了許多設計者得思維。過程中老師也舉了許多設計案例,而讓我為之一亮的就是一系列的燈具設計,無論是在產品細節或是產品表達,都是非常精彩的,當然某些產品剖面的表現方式更是呈現出一個產品的價值。而最讓我驚訝的還有一點,老師竟然設計過apple的滑鼠,雖然經過apple的修改,但已經無所謂了,反正只能說超猛就是了。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17
本周的講者是隆達工業設計總監楊宙航老師,在楊老師身上我看見設計的精彩之處,這場演講帶給我的感覺並不是聽了一門課,而像是經由楊老師分享給我們的想法,喚回了一些我對設計的熱情。「沒有生活的設計師做不出好設計」許多人這樣說,並以此塑造身為設計師的精神,但是楊老師對這麼一句話的詮釋特別有力道,因為在老師的描述中,他對設計的思考時時刻刻都存在生活的脈絡中。
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是,設計的經典往往比設計師本身來得長壽,設計經典的生命是什麼?是能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並且一再被提起、討論、對照的價值,這樣的價值必須是來自人文的,比如老師設計給女性的燈泡作品,這討論的不是燈泡壽命、功率或節能,而是女性在使用燈泡這個產品的過程中產生了另類的用法和情境,於是設計師從這人文的脈絡中提取價值,設計出新產品。
特別喜歡老師在歐洲的那一段經歷,雖然是不得已必須滯留在陌生地區的窘境,轉一個念頭也能享受自由自在的時光,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經驗,但是在我們生活中某些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時,想法轉換才能敞開心胸,因此有機會看見特別的美景,並且就像老師對於不同專長、不同背景工作夥伴的態度,廣泛接觸各式各樣的人事物,能激發出精彩的設計靈感。
楊宙航老師 / M10410802
這次的楊老師講座的風格很有趣,他的生活方式也是豐富多彩,從他的演講中了解到的是他對於生活的熱忱使得他能夠一直找尋自己喜歡的事物。能夠在選擇面前考慮適合自己的路去走,這是件令人敬佩的事情。楊老師在繼續求學深造和留下來工作之間做出了適合自己的選擇,並且在未來能夠驗證當初的選擇沒有錯,本身就是件很有遠見才能夠做到的,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樣盲目的做其他人在做的事情。
楊老師的創業心得很有趣,他會嘗試不同的領域和做法,以此來創造出不同的作品出來。這種跨不同行業和跨不同領域的做法也是我很喜歡的方式,從不同人不同專業的角度總能夠發現很多我們平時會忽略或想不到的解法,這些解法從另一個角度帶入之後問題的解決方式就會變得很有趣也很簡單,比如之前老師設計的海芋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時候就是因為我們太相信自己的專業所以無法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出發,來作出另一種解法,老師的例子很好的說明了這點。同時也對老師關於對內成員的組成特色分析覺得很有趣,楊老師說了男生和女生之間的差別很互相之間的作用,可以調整整個團隊的氣氛同時也能夠提高效率,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給自己的工作帶來樂趣可以更專心的做事,同時在做完事之後也應該有充分的休閒時間,勞逸結合。
最後要對老師的一句話做為總結:“市場在變,技術在變,但是人的需求不變,根據這些對人的了解,才能夠作出好的設計” 這就是我們應該思考的事情,不能夠一直以來技術解決所有問題,很多時候更應該想想人們到底想要什麼,從這個點去思考出發的設計才是人們所需要的。
楊老師的創業心得很有趣,他會嘗試不同的領域和做法,以此來創造出不同的作品出來。這種跨不同行業和跨不同領域的做法也是我很喜歡的方式,從不同人不同專業的角度總能夠發現很多我們平時會忽略或想不到的解法,這些解法從另一個角度帶入之後問題的解決方式就會變得很有趣也很簡單,比如之前老師設計的海芋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時候就是因為我們太相信自己的專業所以無法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出發,來作出另一種解法,老師的例子很好的說明了這點。同時也對老師關於對內成員的組成特色分析覺得很有趣,楊老師說了男生和女生之間的差別很互相之間的作用,可以調整整個團隊的氣氛同時也能夠提高效率,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給自己的工作帶來樂趣可以更專心的做事,同時在做完事之後也應該有充分的休閒時間,勞逸結合。
最後要對老師的一句話做為總結:“市場在變,技術在變,但是人的需求不變,根據這些對人的了解,才能夠作出好的設計” 這就是我們應該思考的事情,不能夠一直以來技術解決所有問題,很多時候更應該想想人們到底想要什麼,從這個點去思考出發的設計才是人們所需要的。
楊宙航老師 / M10410205
今天很高興能夠聽到隆達集團的楊宙航先生,也是活躍於網路、臉書的羊麥克老師。講題是「新時代設計師的多重角色」。老師強調要勇敢做自己、要敢叛逆、設計要結合人文素養與兩性平衡觀點、也要增加自己的生活視野。
老師在大學畢業後進入BENQ,開始滑鼠設計的工作。但是因為大學中老師學到的汽車設計,在滑鼠設計中,楊老師不斷加入汽車設計的元素,讓設計出來的滑鼠產品有著非常獨特的風格。老師強調他自己的特色就是融合自己的想法,實用之中又帶著理性與感性的元素,除了好用、當然也要好看。
在六年的滑鼠設計之後,楊老師決定成立自己的燈具工作室。對於人才的選擇,楊老師希望選擇多元的人才。設計師需要男生、也需要女生,需要有技職背景,也需要一般大學背景。因為不同背景出身的設計師,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設計思考模式。結合不同性別、背景的設計師,可以在楊老師工作室針對女性化妝需求,而設計出的女性市場燈泡看出端倪。身為男性,我個人對於化妝室為什麼需要那麼強、那麼多的燈就無法理解。如果沒有女性告訴我在化妝的時候會碰到什麼問題,我絕對無法想像。另外,楊老師說到面試員工的時候,他一定會問:「什麼是人文?」因為現在的教育不注重人文教育。可是,良好的設計一定就是站在人的出發點,回應人的需求。
老師也說:「不懂得生活的人,不會做出好的設計。你的生活美好經驗會反應到你的設計上,所以快快樂樂做設計真的很重要!」除此之外,老師也建議我們一定要嘗試拓展自己生活圈,找出自己的生活興趣,多去旅遊、多體驗各種事物,才能創造出更多的設計創意,因為好的設計,並不會在書桌上發生。
聽完老師的經驗分享,我希望未來自己也可以講出許多屬於我自己的故事。感謝老師這麼精彩演講,讓我除了設計上,也在生活上得到許多寶貴的想法。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11
今天邀請到隆達工業設計總監楊宙航老師來分享他對於工業設計與生活的感想,楊宙航老師原先對汽車設計非常有興趣,因此將這份熱情投注在滑鼠設計上,將車子設計的色調、造型等等理念套入滑鼠,透過他的巧思,讓簡單的滑鼠也能像汽車般帶給人震撼與速度感,兩者溶入創造出別人沒有想過的設計,我非常佩服老師這樣的想法,因為有熱情才能支持自己完成大事,創造更多火花。
楊宙航老師也說他們的團隊一定要是背景有不同的設計師,為什麼要這樣是有原因的,透過每個人有著不同的興趣,各有其優點與特色,在這樣複合的環境裡做設計,可以看到不同觀點跟想法,跟這樣多面向的人們討論,能有更廣闊的視野,楊宙航老師說:好的設計不會在桌上出現,我們需要擴展生活。懂得玩耍的人自然會有更多可以發揮點子,因此老師特別重視部門相處的氣氛,不快樂、不懂生活的人是做不出好設計的,懂得讓生活更精彩的人,設計自然會精采,這個想法讓我覺得非常有道理,若每天埋頭苦幹,沒有好心情,做什麼事情自然都會被壓抑住,一心只想完成它,但卻沒有好好的思考過。
拓展生活經驗真的很重要,將生活範圍變廣,透過對周遭的觀察,我們能從不同方面切入思考,就像老師說的,接觸不同背景的人,自己才有更多元的想法,培養對生活的品味,不管是如何吃、如何玩、如何欣賞事物,隨時都有很多故事可以反映在生活中,若能懂得去生活,就能將生活反映在設計上。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02
楊宙航老師從汽車、滑鼠到燈具設計,不斷的挑戰自己在設計領域的角色多元性,由於一台車的開發需要耗費長期的資源與時間,楊老師選擇投向開發週期較短的工業設計產業,卻不忘貫徹本身對於汽車設計的熱愛,將滑鼠和燈具注入汽車設計才會出現的有機輪廓,其完成的設計著實令人驚艷,許多思維都突破了以往的界線,尤其運動滑鼠和紙滑鼠讓我印象深刻。講師還間接分享到:設計定義重於設計的執行,設計必須要根據需求先定義清楚,再去延伸執行的方向,才不會設計出同時擁有簡報器、計算機功能滑鼠這種四不像的產品。
講師提到,好的設計不會出現在桌面上,要去拓展自己的生活,若不懂得生活或是不快樂都做不出好設計。講師也實際去執行擴大生活脈絡的目標,成立了頗具實驗性質的多元設計部門,所有成員一半男一半女、一半留學一半本土等,造就每個人生活經驗大不相同,異質性非常高的工作環境。想像如果自己存在這部門的其中一員,一定會很有趣。
只要掌握人的需求,不管科技再怎麼變,都可以產出好設計。設計本是基於對人的關懷,要去多多了解人,培養對於生活的品味,設計才會精彩又有深度。以講師的簡報範例作結,GE的燈泡設計就是透過擄獲決策人對於品牌核心建立的決心,將LOGO的外框作為產品外觀架構的一部份,因此而大獲好評。可以看出,設計不只是了解人,而是了解人才能做設計。
楊宙航老師 / M10410207
這週來到班上和大家做分享的是隆達工業設計負責人楊宙航老師,演講的開始便以「我就是叛逆、不按常理出牌」一句話概括了他的個人特質與設計路線,生動幽默的開場引領大家進入演講情境中,想要和我們聊的是現在這個時代設計師所扮演的多重角色。
首先,楊老師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經歷,楊老師在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BENQ做滑鼠設計,因為對汽車設計的熱愛,讓楊老師想盡辦法一定要將設計汽車的精神帶入滑鼠的外觀造型設計上,並將汽車刮油土的開發流程移轉到滑鼠的模型製作,楊老師嘗試了許多跨領域的手法,設計出不同風格的作品,理性和感性並行,進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套風格,那是別人無可取代的。
設計師需要多向外走,體驗生活,透過生活中的觀察與探索累積設計能量,做出來設計才能接近人心,引起消費者的共鳴,設計師不是整天坐在辦公桌前就可以做出好設計,若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如何知道消費者的需求?如何解決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我們需要從各個面向、利用各種方法汲取設計養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設計始終是以人為本,一切都是從人出發。
老師也和我們分享他對於好的作品的定義,好的產品設計不該以得獎為出發點,也不單單只具有華麗的外觀或是基本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設計的理念能夠很容易的被人看見。
面對時代的演變進步,設計師需要多元的培養自己,涉略更多更廣的層面與專業,才能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時處變不驚,設計師不再僅僅專注在設計領域上,更需跨足了解管理、商業模式、市場需求與行銷手法等非設計專業領域的其他專業,若是僅僅畫畫圖、建建模型是無法面對市場的需求的,新時代的設計師需要的是能夠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並迎合市場喜好,甚至是創新的商業模式,才不會在越來越多設計師崛起的浪潮下,遭到市場的淘汰。
感謝楊老師和我們分享了許多關於設計的思考面向與管理方面的要點,也謝謝董老師。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10
「設計就是要叛逆」
![]() |
| 楊宙航老師 |
這次的講座很開心邀請到的是隆達工業設計團隊負責人楊宙航老師,一開始楊老師他介紹了自己進入設計圈的過程,以及成立自己的設計工作部門。楊老師因為對於汽車的熱愛,以及結合自己做汽車設計的經驗,設計出來的滑鼠都有著汽車流線型的美感與特別造型,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產品。
楊老師說設計並沒有天才,只有不斷的嘗試、努力不懈,利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思考設計,則是朝著成功前進的方向,對於楊老師來說,設計不只是在電腦上蓋模,而應是以刮油土去慢慢塑形。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楊老師對設計與生活的態度,「沒有生活的設計師,是做不出好設計的」。老師說他們的設計團隊是整個公司最會享樂的部門,大家會分享生活中發生的有趣事情,並從中發現設計的靈感與動力。
楊老師也提到,人文涵養可幫助設計師思考設計的意義與目的,不只是產品外觀上的表達,而是可蘊藏許多的內涵與文化在裡面,如工藝師的作品,便可看到包含著許多文化精神與生活情調,這是經由時間的淬練而成。
設計是以 人 為設計出發點,市場、科技及價值如何的變動,唯一不變的是對於人的關心以及了解。最後感謝楊老師與我們的分享,精彩豐富、受益良多。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08
聽完這場演講後,讓我看見了設計師對於自身熱愛事物的堅持,對於交通工具設計有著濃厚情感的楊宙航老師將自身的興趣結合工作內容,在滑鼠的外觀設計上加入了許多交通工具所會使用到的元素,而在原型製作上更是親自使用油土塑形,塑造出在3D建模環境下無法發掘的細節,這是過去公司內曾未有過的設計流程,楊老師開啟了這樣的逆向設計模式,在此模式下所設計出的產品成效之好,甚至讓其他同行業者紛紛也開始導入到產品開發流程中,這也告訴我們設計並沒有標準操作流程可以遵守,唯有不斷的嘗試各種可能性,許多的創新常常都是在不規則的設計流程中出現。
在楊老師分享的眾多設計中,我對於威力盟的女性燈泡以及為奇異所設計的品牌意象燈泡有著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針對女性燈泡的產品定位,我覺得打破過去民眾對於燈泡中性的刻板印象,從最初的產品定義開始,接著從產品技術、造型、包裝、行銷逐步開闢出新的銷售市場,甚至以同樣的規格技術僅針對外觀做調整,就轉換成為針對兒童市場的產品,這裡頭包含的已不再僅僅是設計,更囊括了策略與商業行為,而在奇異的案例中,老師不忘以交通工具常用的品牌特徵意象帶入到設計中,以BMW的水箱罩作為舉例,將奇異的LOGO特徵與燈座結合,讓人一眼就能辨識出這是奇異的產品,大幅提升產品的辨識度,更串連起品牌與產品間的關聯性。
當我們設計到最後其實會發現,設計的核心不在技法、產品、形式,而是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是看待使用者,也就是回歸到人的設計,身為設計師我們常常被成本、製程、開發時程追著跑,但在設計過程中,有一樣東西是我們能夠追求的,就是對於人的關懷、關心、觀察,讓我們從日常生活做起,每一刻我們都在找靈感,生活周遭的路人、環境都有可能是啓發我們想法的起點,這也呼應了老師跟我們說的要當一個懂得享受生活而且又能開開心心地做設計。
在楊老師分享的眾多設計中,我對於威力盟的女性燈泡以及為奇異所設計的品牌意象燈泡有著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針對女性燈泡的產品定位,我覺得打破過去民眾對於燈泡中性的刻板印象,從最初的產品定義開始,接著從產品技術、造型、包裝、行銷逐步開闢出新的銷售市場,甚至以同樣的規格技術僅針對外觀做調整,就轉換成為針對兒童市場的產品,這裡頭包含的已不再僅僅是設計,更囊括了策略與商業行為,而在奇異的案例中,老師不忘以交通工具常用的品牌特徵意象帶入到設計中,以BMW的水箱罩作為舉例,將奇異的LOGO特徵與燈座結合,讓人一眼就能辨識出這是奇異的產品,大幅提升產品的辨識度,更串連起品牌與產品間的關聯性。
當我們設計到最後其實會發現,設計的核心不在技法、產品、形式,而是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是看待使用者,也就是回歸到人的設計,身為設計師我們常常被成本、製程、開發時程追著跑,但在設計過程中,有一樣東西是我們能夠追求的,就是對於人的關懷、關心、觀察,讓我們從日常生活做起,每一刻我們都在找靈感,生活周遭的路人、環境都有可能是啓發我們想法的起點,這也呼應了老師跟我們說的要當一個懂得享受生活而且又能開開心心地做設計。
楊宙航老師 / M10410101
演講開始前,在董老師的介紹中才知道,原來這個熟悉的名字就是一向久仰的羊麥克!從老師的演講中聽得出他是一位非常重視感性情感的人,其實我非常喜歡像老師這樣的分享方式,透過比較口語生活化的分享,闡述他在工業設計界多年見聞與感想。還記得老師在演講中不斷地提到:「認真工作,努力生活」,我也非常認同老師的看法,唯有懂得生活的人才做得出好設計,的確在念設計這麼多年,也遇過許多觀念想法不同的同學,有些人念設計採埋頭苦幹戰術唸得很辛苦、不快樂,也因為時常熬夜而疏於照顧自己;有些人看似雲淡風輕卻能做出有趣的設計,用大多時間體驗人生、看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有趣的觀察,至於怎麼樣的同學會成功也許短時間內無法得知,但既然人生只有一回,何不快樂瀟灑地走呢?
除了設計與生活,在老師的分享演講中,老師也談到設計的核心是在於人而不在於物,科技會變、市場會變、美感價值會變,唯一不變的是對人的理解,只要找對使用者的需求,不管未來再怎麼改變做好設計便能長存於市場,因此老師說:對人的七情六慾瞭解越多越好,試著讓自己不斷轉換環境,結交各領域的新朋友,設計會更加精采多元。而當然要做好設計除了找對insight、認真生活之外,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談到:設計沒有天才,只有不斷不斷的努力實作,也許現階段的自己看起來不夠好,還找不到自己的優勢在哪,但只要努力找到自己的路,持之以恆的努力,機會是會出現的。以老師的經驗是剛進明基時其實公司內也是相當競爭,但後來發現自己是全公司唯一有使用過油土的設計師,因此把它當作專長發揮,透過逆向工程的設計方式來突破對曲面的控制,因而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即使過程中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設計滑鼠這樣高理性、高感性要好看又要好握的產品,其實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在演講最後,老師談到了台灣獨特的優勢、特殊的生態,我們能在這個小小的島中擁有世界大多的技術供應,這是很不容易的,掌握科技與美感加上生活的創意,設計在台灣其實能有非常多元有趣的變化,當然想熟稔這樣的背景也需要認真用心地體會這塊孕育我們的土地與人,而我想這也算是老師口中懂得生活、快樂做設計的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要素吧。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楊宙航老師 / D10410102
本週邀請的老師是威力盟的楊宙航老師分享有關工業實務方面的案例,楊老師介紹了關於他從求學時期到進入職場的過程。從一開始的滑鼠設計開始到後來LED燈具產業。老師提到他一開始是嚮往汽車設計,求學時也一直著重在汽車設計的刮油土等。雖然後來進入的是消費行電子產業,但也因為如此老師能將高理性跟高感性帶入滑鼠設計中,也讓我們有機會看到老師許多不一樣思維的滑鼠設計案例。
老師也提到:[設計執行根據設計定義,設計定義則根據使用者需求],是個很實務面的看法,過去我們通常只在乎設計要跟著使用者需求,但如果是進入職場後在設計時會多了來自不同部門、上層主管、老闆的要求,所以會多了很多要考慮的規範。
最後對於老師提到當初設計海芋燈在找供應商的過程中,找到的一種液壓成型技術印象深刻,讓金屬材質在某些生產樣式需求上可以沒有合模線。這對一般習慣於傳統量產製程的人來說,打破了塑膠射出在公模跟母模的結合時勢必會產生合模線的認知,雖然這種製程只能應用在金屬件上,但對於已經習慣於標準製程的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學無止盡!還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林雍順老師/ M10410122
今日的講者是TOAST的設計總監林雍順老師,在演講開始老師以這段TOAST的設計理念作為開場白,「生活就像一片白吐司,可以過得很簡單,也可以加上各式的佐料創造成不同風味的美食,透過不同的一個創意、一種體驗或一次經歷,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料理!」林雍順老師帶來精彩的分享,從TOAST的家俱類產品設計到品牌經營,的確給許多對於這方面感興趣同學多了更多的肌鼓勵與思考。
從剛開始不斷地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展覽,到精選參加具有影響力的展覽,並透過展覽的機會了解知名品牌的操作方式,轉換分析對自己品牌有用的情報與資訊,透過模仿與創新找出自己品牌的定位,並且與跨界合作的方式強化品牌的行銷力,像是透過具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工藝家、職人或是名人等,串聯起不同的客群與消費層。講師分享到,為突破資源不足的困境,如何利用資源便成為很重要的課題,而多面向合作可說是善用資源的好方法,不但能發展出不同的產品觀,更能作出品牌差異。
TOAST旗下的巢家居也是主要的銷售通路,除了販售自家的商品,也同時販售其他品牌的商品,林雍順先生提到「選物」的概念,選物代表著主人的精神與想要傳達的生活風格,其實,生活即是選物,每一個人都可以辦的到。
「每個人最終的選物店,是自己的家。」
從剛開始不斷地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展覽,到精選參加具有影響力的展覽,並透過展覽的機會了解知名品牌的操作方式,轉換分析對自己品牌有用的情報與資訊,透過模仿與創新找出自己品牌的定位,並且與跨界合作的方式強化品牌的行銷力,像是透過具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工藝家、職人或是名人等,串聯起不同的客群與消費層。講師分享到,為突破資源不足的困境,如何利用資源便成為很重要的課題,而多面向合作可說是善用資源的好方法,不但能發展出不同的產品觀,更能作出品牌差異。
TOAST旗下的巢家居也是主要的銷售通路,除了販售自家的商品,也同時販售其他品牌的商品,林雍順先生提到「選物」的概念,選物代表著主人的精神與想要傳達的生活風格,其實,生活即是選物,每一個人都可以辦的到。
「每個人最終的選物店,是自己的家。」
楊宙航老師/ D10410801
今天的演講者是楊宙航老師,在業界一開始設計滑鼠的他到現在成為team leader的設計師。他一開始比其他同仁有著多一個油土的長處,把愛車子的熱情放到滑鼠上,加上油土的工藝,他的作品一直被客戶選到,讓高感性和高理性的設計得到認可。
叛逆的他發現設計部門應該有一個比例平衡。讓多元的設計部門保持者男女、國內外學習者、教育體制都多元一半不同。多元部門會變得非常活絡,不同生活經驗不同的人會變得有趣。所以設計師應該多去拓展生活。要懂得生活,快快樂樂做設計,設計師的生活經歷會反映到設計上。然而優秀的設計師也是在不斷的錯誤中累積出經驗而成為優秀的設計師的。
接下來他也給我們展示了一些產品,讓我知道好的產品但是除了美感和功能得體之外,最好外型也可以結合原理,產品的表現圖也同樣是重要的,可以明確明顯的闡釋表示設計的巧妙之處。設計的核心的重點是在人,而不是在物體。設計師應該是處於對人有關懷的,並不是比較得了多少設計獎。最後謝謝老師今天給我們分享了這麼多想法。謝謝。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林雍順老師/ M10410203
本次邀請到TOAST設計總監林雍順老師帶來精彩的分享,從TOAST的家俱類產品設計到品牌經營,的確給許多對於這方面感興趣同學多了更多的肌鼓勵與思考。林雍順老師提到,「生活就像一片吐司,可以過得很簡單,加上各式的佐創造屬於自己的料理。」簡單的品牌宗旨,帶出TOAST的品牌經營方向,這也是一家成功的品牌公司必須時刻依照自己的宗旨做出設計上或經營上的策略方向。
如同前幾週有許多講者共同都有提到,台灣有許多相當優秀的傳統產業或代工產業,生產的質量在亞洲可媲美日本甚至超越韓國。但可能因為跳脫不出替跨國企業代工的思維,而無法從品牌發展的這條路獲得夠多利益。因此林雍順老師提到了自己的公司,除了根據品牌概念外,也與許多跨界的藝術家、設計師合作,交換觀點的同時,也替自己的品牌加分,甚至能夠在品牌宗旨下有更美好的火花產生。
另外,林雍順老師也提到自己在TOAST的經營過程中,參加許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展覽,在展覽中吸取經驗。有別於他人不斷的追求國際競賽的榮耀,他更希望自己的品牌經營中,能夠時刻不忘記自己的品牌價值,以及對於市場脈絡的掌握,而在現實市場中不斷曝光與製造話題,提升品牌知名度。每次的品牌經營者的分享,都讓同學在產業策略的掌控有更進一步的思考!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楊宙航老師 / M10210105
這次的演講者為隆達工業設計負責人楊宙航先生,演講主題為新時代設計師的多重角色。基本上,與其以這樣的字眼為題,不如說這場演講旨在回歸設計的初心,因為在楊宙航先生身上,我望見澎湃的熱忱。
楊宙航先生談到一開始因為台灣市場環境限制,無法投入最嚮往的交通工具產業,遂進入滑鼠鍵盤設計產業。不過有趣的是,楊宙航先生並沒有放棄對於交通工具的熱忱,反而將此轉化成一系列的造型語意投射在滑鼠設計上面,甚至帶入交通工具的設計流程,而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因為不一樣的方法、不一樣的角度就會有令人驚奇的產出。這邊不得不說,工作是很容易消磨一個人的熱忱的,很容易讓人迷失在怨懟之中,所以楊宙航先生依然能保持樂觀和熱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楊宙航先生談到他是從油土的雕琢去掌握外型設計的,那這某個程度上反應了現在設計教育不注重實作的問題。基本上,我也覺得實作的確有其必要性,所以我在大學時期,也樂於動手嘗試,畢竟有些造型美感是透過真實的實作才可以揣摩出來的,而實用藝術教育大師John Dewey也早已主張由實作中學習的重要性。不過現在設計師比起實作,更注重3D建模,似乎本末倒置。順帶一提,Pandora燈的概念十分有趣,它試圖在燈具上再現出那個令你感動的色調。它已經跳脫傳統工業設計的範疇,而進入到設計體驗的層級,相當創新!
「請回答人文是什麼?」聽到這邊我其實很高興,終於有管理階級的設計師也認為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人文是什麼?人文是人類文明一切美好事物的總成,生活方式、文化、藝術、電影、音樂等等都堆砌出人文厚度。那人文可以幹嘛?很遺憾,人文短時間內並不能幹嘛。這也就是台灣,甚至是整體華人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因為我們壓根不重視這個東西,我們短視近利,只追求能夠立竿見影的東西,殊不知人文是需要長時間培養。法國的時尚設計力很強,是因為他們的技術力無法撼動嗎?不是,是因為他們有高訂(Haute Couture)文化,人文底蘊使然。為甚麼台灣是機車大國,卻無法有自己的重機品牌?因為我們技術力真的比較差嗎?不是,台灣的製造力全球數一數二。是因為西方的機車演進有完整的脈絡,歐洲有café racer和mods風潮,美國有chopper風潮,而台灣在戒嚴弄一堆白色恐怖,人文底蘊使然。一個國家若沒有足夠人文底蘊,真得很難在世界中發聲,而人文的累積是緩慢而深遠的。正所謂「富過三代,才懂吃穿。」最後,就如楊宙航先生所言 : 「不快樂不會有好設計。」是的!這可以連結到原研哉先生的理念 : 「我是一個設計師,但不代表我很會設計,我只是個懷有設計理想而生活的人。」世道黑暗,與其詛咒,不如燃起蠟燭吧!
訂閱:
意見 (Atom)
